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国家 第三节 俄罗斯素材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国家 第三节 俄罗斯素材 (新版)湘教版第1页

第三节 俄罗斯

  教学要求

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3.利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三个标题,是按照由自然到人文,一步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的。首先在第一标题中介绍了俄罗斯的位置及范围,以及由于纬度高导致的气候特点和复杂地形。由于面积广阔,所以又引出了第二个标题,即自然资源丰富。而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为工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俄罗斯的工业较为发达。在介绍俄罗斯经济的同时,课文中还特别提到了俄罗斯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安排这样一段文字,主要是使学生明确,俄罗斯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之所以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决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这么发达的工业,需要有交通运输作支持,因此课文在第三标题中介绍了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线以及运输网的特点。交通线是线状的,连接彼此的点就是一些重要的城市,于是课文又紧接着介绍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交通枢纽。由莫斯科还提到了俄罗斯的名胜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这样便于学生全面了解俄罗斯。

俄罗斯一节的内容在层次上可参见下图:

1.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并且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北纬50°~70°的范围之内。这样的领土范围和纬度位置对其自然环境及工农业生产,以至人口的分布都有很大的影响。正因为纬度高,才导致气温常年较低;面积广阔,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矿产提供了条件。而丰富的矿产又为工业打下了基础。所以课文首先安排了"国土辽阔"这样一个标题。

2.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42页的"阅读材料"是一段关于俄罗斯的人口、民族、政治、语言概况的文字,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俄罗斯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里突出了两个问题。首先是3/4的人口聚集在1/4的土地上,这一点与俄罗斯的地形有着重要的关系。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聚集,且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中央,被公认为是欧洲国家。另外,这段文字还介绍了前苏联政治局势的变化,放在这里决非材料的堆积,因为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前苏联之所以会分裂,除了政治原因外,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民族问题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等原因。

3.课本将对图7.45"俄罗斯地形"的解读安排到了42页的活动当中。活动1请学生通过读图找出俄罗斯内部和相临的大洋、湖泊、国家以及主要的地形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了解俄罗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第(3)个小活动除了这两个功能之外,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俄罗斯的南北、东西差异,并且给了学生一个表示某地区地形趋势的最简单方法,这对学生今后分析其他地区会有帮助。

4.关于俄罗斯的气候。这部分内容课本是以活动的形式出现的。首先,从温度带的角度让学生分析俄罗斯应该是什么气候,接着,引导学生从图7.46"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