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教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教案第1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教案

【导言】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过75%,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建设不可忽视的基本问题,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的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今天让我们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关注农业发展的现状,一起构想中国农业健康美好的未来。

【学习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

▲春秋战国:铁农具日益普遍,牛耕开始;

▲汉代:安装犁壁,牛耕普遍,出现耧车和代田法;

▲唐代:曲辕犁的发明;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等。

●掌握"精耕细作"的含义:

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农业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

▲多元交汇的农业起源

▲从耒耜到曲辕犁的生产工具的进步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

●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落后性和狭隘性:

●脆弱性: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南稻北粟的原始种植结构

(1)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多个农业中心(多元)的出现: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3)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2.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

(1)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以种植业为主,是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2)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