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运动四 学案
湘教版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运动四 学案第2页



4.结合公转示意图说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利用三线图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和日期。

四、比比谁是地球最强者

1.下列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夹角度数永远不变

C.随公转有规律地增大或减小 D.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2.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 )

①向北移动 ②向南移动 ③在北半球 ④在南半球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3.图为"地球公转图"(甲)"太阳直射点移动图"(乙)和"某日的太阳光照图"(丙),读 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地球位于甲图中的E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2)地球运行于AB段和CD段所花的时间是否相等?为什么?

(3)11月1日,地球位于甲图中的 时段,位于乙图中的 时段。

五、你有我知道的多吗?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小满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即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跟二十四节气相似,古代的黄道十二宫亦是以春分点为起点而把黄道分为12等份,因此占星学中十二星座的开始及结束日期或其前后一天必定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计算,这一周一共是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为方便以 365 天做为一年,每隔四年设一个闰月,使原本 28 天的二月增加为 29 天。

  阴历则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周期大致是 29 天 12 小时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真正的阴历一年只有 354 天,比阳历少 11 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所以我国古时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后来又用"19年7闰"的方法来设定闰月。目前在科学指导下,闰月设置就更精确了。

  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