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必修3 种群的数量变化 教案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必修3 种群的数量变化 教案第1页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种群的数量变化》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2节的内容,内容在种群的特征一节之后,以种群的数量和空间特征等相关知识作为铺垫,通过实例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对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描述。本节内容详细讨论探究了种群增长的两种方式,在理想环境中,种群增长呈"J"型曲线;在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当然种群数量的变化除了增长以外,还存在波动、下降等其他形式。最后分析讨论了在生产生活发面人类应该如果做到维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某种生物种群的改变往往会影响到群落乃至生物圈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因此又为以后对生态系统的学习做了铺垫,可谓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内容。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第4章第2节的内容中已经学习了种群的概念和特征,尤其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的就会过渡到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学习。而且同学们在数学课的学习中也学习了数学模型的建立,比如函数图像的绘制,数学方程式的推导等,为建立数学模型描述种群数量的变化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教学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五、教学方法:

  1.课前通过导学案预习,先了解基础知识,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为课堂探究奠定基础。

  2.课堂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组内合作、同桌合作、师生合作探究为主,教师把重难点问题按梯度设置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最后通过随堂训练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