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案
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案第3页

  (2)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3)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概念阐释】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为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思维拓展】 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原因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集中;二是自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较为普遍;三是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名师点拨】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古代人口南迁的本质是北方先进生产力向南方扩展。

  【易错提醒】 (1)魏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虽然比过去的速度快,但由于起点低、经济基础弱,其开发水平依然有限,南方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低于北方。

  (2)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转移并不同步: 我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到南方的过程,而政治中心则经历了从西到东的过程,政治中心并没有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而转移。

  【思维拓展】 中原人口南迁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

  两晋至两宋时期,由于战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上北方战乱,社会经济遭到破坏,由此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

  【轻巧识记】 1.古代人口南迁

  

2.经济重心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