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确定的现代性
非确定的现代性封面图

非确定的现代性

安丽霞,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6.0

书籍简介:

现代性作为一种“当下”的时间意识,它总是有一种“新”的指向,这似乎意味着现代性需要不断超越自身,并与自身发生某种程度的断裂。在这个意义上本书没有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而是试图面对“现代性”这一事情本身。去除了整体性的现代性似乎只能在零散之路聆听“事物本身”的呼声,却可能表达了对现代性的某种更为确切的“切中”。

作者介绍:

安丽霞,女,吉林省长春市人,1974年出生,哲学博士。现任教于长春师范学院。曾发表《理性的乐观:黑格尔的现代性观念》、《瞬间的永恒--现代性的文化阐释》等学术论文若干。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寻求与诊断

第一节 黑格尔的“新世界”

第二节 马克思的批判

第三节 走向虚无的尼采

第四节 韦伯的诊断

第二章 理性的困惑

第一节 被启蒙的神话

第二节 理性的问题--客观化

第三节 工具理性与合理化的现实

第三章 文化的转向

第一节 理性“他者”的呈现

第二节 审美的动机与当下的渴望

第三节 作为文化的存在

第四章 置身“文化工业”

前言

第一章 寻求与诊断

第一节 黑格尔的“新世界”

第二节 马克思的批判

第三节 走向虚无的尼采

第四节 韦伯的诊断

第二章 理性的困惑

第一节 被启蒙的神话

第二节 理性的问题--客观化

第三节 工具理性与合理化的现实

第三章 文化的转向

第一节 理性“他者”的呈现

第二节 审美的动机与当下的渴望

第三节 作为文化的存在

第四章 置身“文化工业”

第一节 文化工业的时代

第二节 愉悦的包围

第三节 愉悦的结果

第五章 本体论的栖身之所

第一节 丧失风格的忧虑

第二节 本体论的影子

第三节 何以可能

第六章 救赎的期望

第一节 谎言的希望

第二节 艺术的问题,还是救赎?

第三节 破碎与颓废

第七章 现代性的碎片

第一节 复制了幻想的大众

第二节 琐碎的自身

第三节 体验

结语现代性的书写--非确定中可能性的勾勒

参考文献

附录 书写现代性--中国的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

一点说明

后记.

内容摘要:

哲学作为“意义的社会自我意识”,它是以“表征”方式实现自己对“时代精神”的理论把握,这就意味着哲学必须渗透到动荡的“当下”之中,对它所处的“当下”作一种真正的思考,以达成关于人类“当下”存在的理论形态的自我意识。这才是哲学层面的对“现代性”的反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对现代性的研究,从一种哲学的研究背景逐渐凸显为把现代性作为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加以考察,特别是把现代性问题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阈得以指认、揭示与批判。安丽霞的《非确定的现代性》是在她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之上修改完成的,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试图对现代性的问题进行文化视阈的远景考察,通过在文化意义上折射出的现代性话题,试图对“当下”的现代性状态进行一种尝试性的思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非确定的现代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04378
如需购买下载《非确定的现代性》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非确定的现代性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89 的主题关于 现代主义-哲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