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封面图

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樊士德,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8.0

书籍简介:

综观现有研究,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偏向对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劳动力流动进行研究,并认为劳动力流动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尤其是推动发达地区的飞跃式发展,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然而,结合我国长期以来地区经济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情况,并根据笔者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和安徽、河南、陕西、四川等欠发达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本研究对现有研究的立论前提与有效性产生质疑,认为欠发达地区与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在高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贡献显著然而回报率、福利效应却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社会角色与地位都受歧视与忽略。由此,本研究将研究视角转向欠发达与发达地区之间劳动力流动的真实经济效应,主要遵循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依次递进的分析框架展开,对劳动力流动微观机制以及及劳动力流动、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三者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劳动力流动的效应

1.1.1 从金融危机与新《劳动合同法》说起

1.1.2 问题的提出:劳动力流动是否缩小了地区差距

1.2 本书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主要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核心概念界定

1.3.2 主要框架结构

1.3.3 主要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拓展方向与可能的创新点

1.5 对本书所开展的微观调研的说明

第2章 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关系的研究述评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经典理论模型概述

2.1.2 关于要素流动、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

2.1.3 关于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关系问题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关于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关系的研究

2.2.2 关于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

2.3 简要述评

第3章 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分析

3.1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研究

3.1.1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一般性

3.1.2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特殊性

3.2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流动决策分析

3.2.1 传统的劳动力流动决策分析

3.2.2 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的构建

3.3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厂商的用工决策分析

3.3.1 理论上的厂商劳动要素投入量影响分析

3.3.2 现实中的厂商用工决策分析

3.4 简要结论

第4章 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一般影响分析

4.1 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的一般影响分析

4.1.1 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的正面效应

4.1.2 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的负面效应

4.2 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的一般影响分析

4.2.1 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的正面效应

4.2.2 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的负面效应

4.3 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

——兼对內生增长模型的拓展

第5章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的扩大

——基于中国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验研究

5.1 中国地区差距的形成

——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一般阐释

5.2 劳动力流动是拉大还是缩小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距

5.2.1 两种对立观点:“缩小论”与“拉大论”之争

5.2.2 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理论分析

5.3 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

5.3.1 数据选取与描述

5.3.2 计量实证模型的构建

5.3.3 指标的选取说明与衡量

5.3.4 数据来源与计量方法

5.3.5 实证分析

5.3.6 小结与进一步的说明

5.4 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5.4.1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5.4.2 实证分析

5.4.3 简要的小结

5.5 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经济产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5.5.1 计量模型与分析思路

5.5.2 数据的简要说明

5.5.3 实证分析

5.5.4 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产出损失效应的测度

第6章 中国经济社会政策与劳动力流动的福利效应研究

6.1 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

6.1.1 中央政府关于劳动力流动政策的演化脉络

6.1.2 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外流劳动力的相关政策与规制范式

6.1.3 小结:中国外流劳动力的生存空间解析

6.2 社会经济政策背景下外流劳动力的福利效应研究

6.2.1 社会福利概念界定

6.2.2 欠发达地区外流劳动力的福利状况考察

6.2.3 小结:农民工流动的力与痛

6.3 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带来的福利效应考察

6.3.1 劳动力流出对欠发达地区的福利考察

6.3.2 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动向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瓶颈”

6.4 简要的小结及对中国整体福利效应的研究设想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取向前瞻

7.1 本书主要结论

7.1.1 微观层面:劳动力外流成本细分降低流动净收益、驱动劳动力动态决策

7.1.2 中观层面:劳动力流动的地区经济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倒U”效应并未显现

7.1.3 宏观层面:劳动力流动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综合效应并不一定为正

7.2 政策反思与解读

7.2.1 学界对宏观经济政策与劳动力流动政策核心概念的误区

7.2.2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或劳动力流动的误区分析

7.2.3 对2010年中央1号文件的解读

——基于欠发达地区的视角

7.3 政策取向选择

——回到金融危机和新《劳动合同法》

7.3.1 回到金融危机和新《劳动合同法》

7.3.2 未来的政策取向

7.4 今后的研究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综观现有研究,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偏向对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劳动力流动进行研究,并认为劳动力流动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尤其是推动饿发达地区的飞跃式发展,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然而,结合我国长期以来地区经济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情况,并根据笔者在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和安徽、河南、陕西、四川等欠发达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本研究对现有研究的立论前提与有效性产生质疑,认为欠发达地区与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在高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贡献显著然而回报率、福利效应却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社会角色与地位都受歧视与忽略。由此,本研究将研究视角转向欠发达与发达地区之间劳动力流动的真实经济效应,主要遵循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依次递进的分析框架展开,对劳动力流动微观机制以及及劳动力流动、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三者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4139983
如需购买下载《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200

书籍信息归属:

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3.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49.21 ,F127 的主题关于 劳动力流动-关系-区域经济-经济增长-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