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寻根
巴人寻根封面图

巴人寻根

白九江,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9.8

书籍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性地向读者介绍了有关巴人、巴国、巴文化的相关话题。

书籍目录:

人文三峡(代绪论)

第一章巴人之源

1、起源神话

2、清江的发现

3、香炉石的答案

4、空穴来风

第二章图腾故事

1、“巴”的秘密

2、巴蛇吞象

3、谁创造了文明

4、出走的部落

5、大一统的图腾

第三章巫风烈烈

1、极乐世界

2、国王与巫师

3、巫风烈烈

4、占卜、祭祀、人牲

第四章巴国春秋

1、巴国迷踪

2、烽火巴国

3、西行的脚步

4、楚风西渐

5、迷失的王朝

第五章神秘文化

1、兵戈巴人

2、渡魂之舟

3、神秘的图符

4、巴渝歌舞

前言

随着三峡考古的开展,长江三峡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揭开:三峡不但以它的雄奇壮美,成为长江的标志性河段,更以它古老文明绵绵不尽的人文情怀,成为长江文明最华彩的乐章,成为世界上最富人文渊薮的大峡谷。

东方人类发源地在距今6亿至2.7亿年前的古生代时期,三峡地区仍是一片海洋。中生代三叠纪末期,距今1.8亿年前后,“印支运动”使华南地区形成陆地,与华北陆地连成整体,但西南地区仍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东高西低是当时的景象。由古云梦泽、古巴蜀湖、古西昌湖、古滇湖连为一体的古长江从东向西流向古地中海。中生代末期,距今8000万-7000万年前,燕山造山运动使巫山山脉自北而南隆起,切断古长江。于是,巫山以东的古长江即向东流,巫山以西的古长江仍向西流。新生代之初,距今4000万年前左右,规模宏大的喜马拉雅山运动气势非凡,形成世界第三极高峰和整个青藏高原,强迫浩渺的西部之水向东流去,去冲刷、去切割阻挡长江的巫山山脉,这便形成了壮丽的三峡。三峡是山与水共同撞击、共同孕育的结果。

三峡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降雨充沛,适宜生物生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在三峡地区寻找到5种与人类起源有密切关系的灵长类动物化石,并发现了204万年前的“巫山人”和距今200万年的“建始人”,以及他们使用的石器。三峡与非洲奥杜威大裂谷一样,是寻找人类起源最理想也是最可靠的大峡谷。

1956年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钟家湾,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长阳人”化石,并发掘了一批与“长阳人”共生的动物化石。近年来,黄万波先生在奉节兴隆洞发现距今14万-12万年的“奉节人”。

在三峡工程175米水位以下及移民迁建区,有50多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和遗迹。考古学家在对重庆丰都县高家镇、烟墩堡、井水湾、枣子坪四处旧石器文化中期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石制品,尤其是发现了露天石器加工场,这在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一带是极为罕见的。它表明在10万-5万年前,三峡的古人们以常见的河流砾石(即鹅卵石)为原料打制石器,以这种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料。就石器制造技术而言,三峡旧石器汇集了我国华南、华北的特点,这是三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交流通道的有力证据,也是我国旧石器中期文化向晚期文化过渡的重要证明。

新石器时代:东传西递的文化大动脉巫山县大溪镇坐落在瞿塘峡东口,大溪河与长江交汇处,长江南岸。

1957年与1975年多次发掘,20世纪70年代被命名为“大溪文化”,其时间为距今6000-5000年,近年来对此遗址进行了全方位发掘。如果要复原这种历史场景的话,那画面大致是这样的:距今6000年前后,大溪一带居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种植稻谷,打鱼狩猎,制作彩陶,用玉石、兽骨、象牙来打扮自己;他们生前食用大量的鱼,死后还用鱼作为随葬品,甚至把鱼尾衔在口中。这让后人猜想他们可能是以鱼作为氏族的图腾;还猜想这种鱼一定是经过盐加工后才能够作为随葬品的,因为鲜鱼极易腐烂变质;进一步的判断就是那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开采并利用三峡地区丰富的盐矿、盐泉了;他们盛行屈肢葬、多人合葬,葬式非常丰富而奇特;他们仍生活在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的社会结构中,但后期已出现财富不均和父系氏族的早期征兆。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找到了距今8000-7000年的新石器文化。一处在大溪遗址的下层,一处在丰都玉溪坪。它们或多或少受到了湖南澧水彭头山遗存和湖北城背溪遗存的影响。也就是说,三峡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主要受江汉平原和湘西山地的同类文化影响。到新石器晚期,重庆忠县梢棚嘴下层遗存,则与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有近似的风格。三峡新石器考古表明:三峡,一头担着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一头担着成都平原,在中国新石器文化的东传西递上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北纬30°上的巴人之谜翻开世界地图,三峡地区位于北纬28°-32°,即人们常说的北纬30°线附近。神秘的北纬30°!神秘的埃及金字塔、神秘的北美玛雅文化、神秘的百慕大,都处在这条纬线上。三峡的神秘就是那撩人的巴人之谜。在公元前的上千年这段漫长岁月里,巴人为开发大巴山脉、巫山山脉、武陵山脉三大地区,开发清江流域、沅水澧水流域、汉水流域、乌江流域、嘉陵江流域等众多江河做出了重要贡献。巴人是古代开发三峡地区的最重要的成员。

据成书于秦汉的《世本》记载,巴人是“廪君之种”。可惜《世本》早已佚失。好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录下了廪君的事。这段夹杂神话色彩的文字,是研究巴人早期历史的最重要的资料,它向人们透露出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巴人起源于武落钟离山。据考证,武落钟离山在湖北清江下游的长阳,今称恨山。这一带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土家族自认是巴人的后裔。“武落钟离山”应是巴人语言。在土家族中,“钟离”是公虎的意思。

廪君是通过掷剑比武与驾舟比赛而成为领袖的。

巴人为夺取盐业资源曾与以“盐水女神”为代表的某个母系氏族展开争战,并赢得了战争。这是巴人与盐的第一次结合。其后,“巴盐”与“盐巴”在三峡一带上演了一场横贯4000年的大剧。

廪君战胜盐水女神后,在清江边(清江古称夷水)建筑夷城,建立了巴王国。这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巴人建立的第一个王朝。

巴人以虎为图腾,好鬼神,崇拜祖先。廪君则是他们最伟大的祖先。

在以后的历史中,透过文献与考古材料,人们大致知道巴国的一些情况。巴国的军队参加了武王伐纣的联盟军,成为前锋部队,戴着百兽面具,跳着“巴渝舞”冲锋陷阵,打败了殷商军队。战后巴人受封子国。这就是《华阳国志》中所称的“巴子”、“巴子国”。公元前.703年春,巴国与楚国的联军击败了位于今河南南部的邓国。公元前689年,巴楚开战,巴国失败。公元前632年,晋秦联军大败楚军,巴国向秦致贡,意图以秦制楚,但不久秦楚修好。公元前611年,位于今鄂西北的庸国乘楚国大饥荒之际,联合江汉平原诸国反抗楚国,连败楚军,秦国与巴国的援军与楚一道,灭掉庸国并三分其地,巴国分得原属于庸国的巫山、巫溪一带。公元前477年,巴楚又开战,巴败。公元前377年,巴蜀联军从清江出兵,一度攻占了楚国的兹方即今湖北松兹,直指楚国都城郢都,但终因战线太长后援不济为楚所败。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灭掉蜀国与巴国,并对巴民族实行类似于民族自治的政策以巴制楚。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从中可见其在秦楚两个大国的挤压下处境的艰难。

从考古材料来看,巴人在三峡地区各条长江支流上建立了相当多的聚居点,并留下众多的战士墓葬。巫山大宁河谷曾是巴人早期的活动中心地带。

云阳和开县的澎溪河一线已发掘出数以百计的巴族战士的墓,随葬有巴式矛、巴人柳叶剑、巴式钺及其他铜器、陶器。涪陵小田溪曾出土了中国第一套战国编钟,共14枚。印证了史书上关于巴人“先王陵墓多在枳”的说法。三峡地区大量悬棺中也出土有巴人的兵器。20世纪50年代,在重庆冬笋坝、嘉陵江上游的四川宝轮院出土了大量的船棺葬,随葬品中的铜兵器、陶器带有明显的巴人特点。近年在成都闹市发掘出土的大片船棺群也是如此,其墓主人的遗骨带有明显的二次迁葬的性质。这一考古发现印证了古书关于蜀王杜宇禅让给巴人鳖灵(即蜀王开明)的故事,也印证了不少学者关于巴人建立了蜀国开明王朝的研究结论。

1953年,毛泽东提出修建三峡大坝,根治长江水患问题。1956年7月,他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水调歌头.游泳》问世。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多次对三峡工程做出具体的指示。1992年4月3日15时20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进行表决并获得通过。

1993年三峡工程终于上马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水利工程。1997年,共和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诞生了。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世界级难题有了破解的保证;三峡的经济、文化有了一个靠得住的支撑点;中国西部开发的号角吹响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终于有了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重庆龙尾,为长江经济带的腾飞注入新的动力。

长江文明,由于有了三峡工程而新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大河文明所不可比拟的。三峡工程及移民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文物保护工程,正成为三峡新的人文资源,成为三峡文化崭新的生长点。

三峡的自然山水与人文的结合,产生了三峡文化的核三峡人文精神。它是三峡人民依托三峡山水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精神,它包括以巴人为代表的忠勇刚烈的品格、以楚人为代表的“筚路蓝蒌,以启山林”的开创精神;承担大义、舍己为国的牺牲精神(在三峡移民中这一精神得到全新的升华);与山水和谐相处,乐山乐水的仁智精神;幽默乐观,以苦为乐的人生态度及舒畅旷达、热情奔放的文化风格。这种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三峡人文精神在三峡工程建设、三峡移民、三峡文化建设中,将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光大,将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传承在长江文明的血脉里。

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批学者,大多是工作在三峡文化遗产保护第一线,具有较高素养和丰富实作经验的某一方面的专家,编写了这套人文三峡丛书。我们力图浅近生动地从多个侧面展示三峡人文的博大与富饶,神奇与情趣,悠远和年轻。但愿我们的努力会与你共鸣。

内容摘要:

  “巴蜀文化”是目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经常使用的专有名词,它是以古代巴、蜀为主的族群的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邻近地区。本书生动地从多个侧面展示了三峡人文的博大与富饶,神奇与情趣,悠远和年轻。具体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巴人之源、图腾故事、巫风烈烈、巴国春秋、神秘文化。  巴蜀文化中国西南地区以古代巴、蜀为主的族群的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邻近地区。其时代大约相当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前后延续上千年。从考古学上确认巴蜀诸族群的文化、并形成巴蜀文化区,是建国以来两周考古的一大收获。作者简介:  白九江:男,1974年出生,四川省华蓥市人,现为重庆市考古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考古发掘和巴文化的研究。先后发表考古报告、研究论文多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巴人寻根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三峡古代历史与文明丛书
9787536684829
《巴人寻根》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重庆出版单位重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巴人寻根是重庆出版社于2007.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71.3 的主题关于 巴蜀文化-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