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孙古籍校本研究
王念孙古籍校本研究封面图

王念孙古籍校本研究

张锦少,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书稿为香港“新见王念孙古籍校本研究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图书馆藏《方言》、台北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吕氏春秋》、上海图书馆藏《管子》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韩非子》四种古籍刻本均保存了王念孙手批校语,是研究王氏校勘学的重要资料。作者取校语与王氏传世的《广雅疏证》和《读书杂志》等书中的相关内容比较分析。王氏《方言》著作只《方言疏证补》一卷,《广雅疏证》所引《方言》亦仅可窥见一斑;《吕氏春秋》《韩非子》二种校勘成果,王氏身前未刊,子引之检视乃父著述时发见札记手稿,补刻入《读书杂志余编》,数量较少,难见其全;石臞有《读管子杂志》十二卷,蔚为可观。校本上校语可谓《管子杂志》初稿,虽不及《杂志》体大思精,然可藉此以见王氏校勘《管子》之全貌;对比校本所见校改、校语及《杂志》之文,更可知王氏撰著《杂志》的初衷、方法和过程。关于《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两种书之著作权,学界早有争议,作者根据校本中所见王引之校勘的痕迹,认为两种著作应该是由王引之完成的。

书籍目录:

序前言 研究回顧與研究方法一、研究現狀與局限二、研究方法第一章 王念孫《方言》校本研究——兼論《廣雅疏證》所引《方言》及郭《注》一、前言二、王念孫研究《方言》的情况三、《方言》校本内容概述四、從《方言》校本論王氏校正《方言》的方法五、《方言》校本的價值六、從《廣雅疏證》看王念孫對《方言》的研究七、結語附錄

第二章 王念孫《吕氏春秋》校本研究一、前言二、《吕氏春秋》校本原書與《吕氏春秋集釋》所引比照三、王念孫校讀《經訓堂叢書》本《吕氏春秋分年代考論四、校本在《吕氏春秋》及高《注》校勘學上的價值五、校本在《吕氏春秋》及高《注》訓詁學上的價值六、校本在王念孫《吕氏春秋》學研究上的價值七、校本的不足八、結語附錄

第三章 王念孫《管子》校本研究一、前言二、《管子》校本内容概述三、《管子》校本新見内容研究四、結語附錄

第四章 王念孫《韓非子》校本研究一、前言二、《韓非子》校本的實態三、《韓非子》校本新見内容研究四、校本的不足五、結語

第五章 高郵王氏四種作者疑義新證一、前言二、前賢對劉盼遂諸說的辨正三、《經義述聞》作者疑義新證四、《經傳釋詞》作者疑義新證五、《廣雅疏證》卷十作者疑義新證六、結語

結語一、初步研究成果二、研究展望引用及主要參考文獻後記

内容摘要:

《王念孙古籍校本研究》为香港“新见王念孙古籍校本研究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图书馆藏《方言》、台北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吕氏春秋》、上海图书馆藏《管子》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韩非子》四种古籍刻本均保存了王念孙手批校语,是研究王氏校勘学的重要资料。  作者取校语与王氏传世的《广雅疏证》和《读书杂志》等书中的相关内容比较分析。王氏《方言》著作只《方言疏证补》一卷,《广雅疏证》所引《方言》亦仅可窥见一斑;《吕氏春秋》《韩非子》二种校勘成果,王氏身前未刊,子引之检视乃父著述时发见札记手稿,补刻入《读书杂志余编》,数量较少,难见其全;石臞有《读管子杂志》十二卷,蔚为可观。校本上校语可谓《管子杂志》初稿,虽不及《杂志》体大思精,然可藉此以见王氏校勘《管子》之全貌;对比校本所见校改、校语及《杂志》之文,更可知王氏撰著《杂志》的初衷、方法和过程。  关于《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两种书之著作权,学界早有争议,作者根据校本中所见王引之校勘的痕迹,认为两种著作应该是由王引之完成的。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王念孙古籍校本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2573882
如需购买下载《王念孙古籍校本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古籍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 258 印数 1300

书籍信息归属:

王念孙古籍校本研究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56.3 的主题关于 古籍-校勘-研究 ,王念孙(1744~1832)-校勘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