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
牛棚杂忆封面图

牛棚杂忆

季羡林, 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季羡林写的散文,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

书籍目录:

《人生絮语》

上编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做人与处世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缘分与命运

赋得永久的悔

谈礼貌

谦虚与虚伪

牵就与适应

容忍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三思而行

论压力

爱情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追梦

不完满才是人生

黄昏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世态炎凉

毁誉

走运与倒霉

儿时的事

一年的亡国奴生活

我的新生

鱼与熊掌

留德十年

我要活下去

最后信念

论包装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

论“据理力争”

漫谈撒谎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1)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2)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3)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4)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5)

真理愈辨愈明吗?

隔膜

我们面对的现实

漫谈伦理道德(1)

漫谈伦理道德(2)

漫谈伦理道德(3)

谈孝

论正义

论朋友

论恐惧

坏人

傻瓜

我害怕“天才”

爽朗的笑声

才、学、识

下编

梦萦未名湖

八十述怀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老年谈老

人间自有真情在

我写我

《最可敬的人——中国大学校长忆恩师》序

养生无术是有术

老年

新年抒怀

开卷有益

老少之间

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

《人生箴言》序

希望在你们身上

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清华园日记》

引言

1930—1932年的简略回顾

我的老师们

自序

日记第一册

日记第二册(1932.10.29—1933.10.31)

日记第三册(1933.11.1—1934.11.23)

《留德十年》

留德十年

楔子

留学热

天赐良机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满洲”车上

在哈尔滨

过西伯利亚

在赤都

初抵柏林

哥廷根

道路终于找到了

怀念母亲

二年生活

章用一家

汉学研究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大轰炸

在饥饿地狱中

山中逸趣

烽火连八岁 家书抵亿金

我的老师们

学习吐火罗文

我的女房东

反希特勒的人们

伯恩克(Boehncke)一家

迈耶一家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盟国

优胜记略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别哥廷根

赴瑞士

在弗里堡(Fribourg)

同使馆的斗争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船上生活

西贡二月

从西贡到香港

回到祖国的怀抱

附录 欧游散记

余音袅袅

去故国

表的喜剧

听诗

寻梦

海棠花

Wala

忆章用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重返哥廷根

《北京记忆》

上篇 北京旧事

报考大学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受用终生的两门课

1930—1932年的简略回顾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师生之间

我和北大

我爱北京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我和北大图书馆

梦萦未名湖

梦萦红楼

梦萦水木清华

清华梦忆

北京忆旧

中篇 燕园睹物

二月兰

春满燕园

马樱花

夹竹桃

朵朵葵花向太阳

槐花

怀念西府海棠

写作《春归燕园》的前前后后

园花寂寞红

人间自有真情在

幽径悲剧

老猫

石榴花

下篇 书斋怀人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悼念朱光潜先生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为胡适说几句话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悼念沈从文先生

回忆吴宓先生

怀念丁声树同志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哭冯至先生

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

怀念乔木

悼组缃

我的朋友臧克家

我眼中的张中行

回忆陈寅恪先生

悼念邓广铭先生

记张岱年先生

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

赵元任先生

悼念周一良

痛悼钟敬文先生

悼巴老

《牛棚杂忆》

自序

一 缘起

二 从社教运动谈起

三 1966年6月4日

四 对号入座

五 快活半年

六 自己跳出来

七 抄家

八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九 千钧一发

十 劳改的初级阶段

十一 大批斗

十二 太平庄

十三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十四 牛棚生活(一)

十五 牛棚生活(二)

十六 牛棚生活(三)

十七 牛棚转移

十八 半解放

十九 完全解放

二十 余思或反思

二十一 后记

附录:自传

《病榻杂记》

《病榻杂记》序

《新生集》序

小引

我的小学和中学

回忆一师附小

回忆新育小学

回忆正谊中学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

回忆济南高中

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忆念张天麟

寅恪先生二三事

痛悼钟敬文先生

痛悼克家

悼巴老

追忆哈隆教授

当时只道是寻常

元旦思母

天上人间

忆念宁朝秀大叔

病房杂忆

公德(一)

公德(二)

公德(三)

公德(四)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

时间

再谈老年

老年四“得”

在病中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儿什么

回家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三进宫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九三述怀

九十五岁初度

笑着走

输液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赠301医院

封笔问题

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内容摘要:

《病榻杂记》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平实朴素的言语,循序渐进,缓缓道来,一幅人生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会是一首流行的音乐,而将是一曲清新的古筝之音,悠远深长,让人回味无穷。这到底是离题万里的散扯呢,还是蕴藉着聪明的游戏呢,抑或是得了中国散文的精髓之作?揣测着,仿佛看到季老眯着眼睛微微一笑。
  《清华园日记》这本日记里。有感即发,文不加点,速度极快,从文字上看,有时难免有披头散发之感,却有一种真情流贯其中,与那种峨冠博带式的文章迥异其趣。他是孤独的,外面再热闹,内心是寂寞的,吝啬于感情,他处于严重的压抑中,内心奔放却冷面孤傲。他不是一个易于亲近的人,只有在安全的氛围里,他才恢复真挚的本性。他会顺水推舟,装糊涂。人情世故他看得很开,他是一个顽皮的生存大师。
  《人生絮语》由季羡林著: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人生就像是一种角度的折射,学着去透过阳光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人生,看自己拥有着的一切。我们不能盲目地陷入完美的误区,从而成就一段并不完美的人生。其实不完美才是人生,不完美的人生才更易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留德十年》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
  《牛棚杂记》不是一段历史的全景,更多的是一个纯朴、执拗的知识分子的一生写照。老人最后的追问,当年他究竟应不应该活下来?答案存在于我们的心中。这本书已经使一个简单的符号幻化成一个鲜活的人,印象中的这位老人不是别人口中崇高的“大师”,而是一个有爱、有恨、会笑、会哭的老者,就像那些在公园里常常看到的白发苍苍、积淀了岁月的悠然老人,真切而平凡。
  《北京记忆》关于北京的记忆,可以有很多种,或怀念或惆怅,抑或是擦肩而过。但唯独这位老人这种对北京真挚、平淡、不加渲染的记忆最为真实感人。北京的物、北京的人、北京的事,一个个场景都是如此清晰地在我们眼前回放着。一花一树,一颦一笑,都在刹那间定格。本书是一位老人一生最珍贵的记忆。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牛棚杂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季羡林代表作系列
9787539952420
如需购买下载《牛棚杂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江苏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牛棚杂忆是江苏文艺出版社于2013.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