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牛棚杂忆

季羡林, 著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6.0

书籍简介:

《牛棚杂忆》收录了季先生三个方面的著作,即:《牛棚杂忆》--记录先生在“十年浩劫”中的经历和思考;《病榻杂记》--先生在治病期间所写的文章;《书斋杂录》--收录先生在学术上一些重要著述和心得。

书籍目录:

牛棚杂忆

祝词

自序

一缘起

二从社教运动谈起

三1966年6月4日

四对号入座

五快活半年

六自己跳出来

七抄家

八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九千钧一发

十劳改的初级阶段

十一大批斗

十二太平庄

十三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十四牛棚生活(一)

十五牛棚生活(二)

十六牛棚生活(三)

十七牛棚转移

十八半解放

十九完全解放

二十余思或反思

二一后记

书斋杂录

救救小品文

谈翻译

一个故事的演变

梵文《五卷书》: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

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

“猫名”寓言的演变

论所谓大一共同必修科目

从斯大林论语言学谈到“直译”和“意译”

对于编修中国翻译史的一点意见

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看话剧《三人行》有感

《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我是怎样研究起梵文来的

《罗摩衍那》在中国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大唐西域记校注》成书经过

编写东方语言教材的经验与教训

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与中匡戏剧发展之关系

六字真言

对于《基督的最后诱惑》的意见

翻译的危机

我的学术总结

病榻杂记

小引

病房杂忆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

在病中

李恒进大夫

回家

三进宫

护士长

一幕小闹剧

笑着走

输液

安装心脏起搏器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

唐常建的一首诗

漫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赠301医院宋守礼大夫

白衣天使新赞

封笔问题

前言

做真实的自己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

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这样性格的一个人,我是颇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离一个社会活动家,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我本来希望像我的老师陈寅恪先生那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求闻达,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又决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决不是不爱国,那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阴差阳错,我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应景文章不能不写,写序也推脱不掉:“春花秋月何时了,开会知多少”,会也不得不开。事与愿违,尘根难断,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张,只有俟诸来生了。

后记

季羡林先生是我尊敬的国学大师,但他的贡献和意义又远在其学问之上。我尝问先生:“你所治之学,如吐火罗文,如大印度佛教,于今天何用?”他肃然答道:“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严谨的治学态度发人深省。此其一令人尊敬。先生学问虽专、虽深,然文风晓畅朴实,散文尤关。就是有关佛学、中外文化交流,甚至如《糖史》这些很专的学术论著也深入浅出,条分缕析。虽学富五车,却水深愈静,绝无一丝卖弄。此其二令人尊敬。先生以教授身份居校园凡六十年,然放眼天下,心忧国事。常忆季荷池畔红砖小楼,拜访时,品评人事,说到动人处,竟眼含热泪。我曾问之,最佩服者何人。答曰:“梁漱溟”。又问再有何人。答曰:“彭德怀。”问其因,只为他们有骨气。联系“文革”中,先生身陷牛棚,宁折不屈,士身不可辱,公心忧天下。此其三令人尊敬。

先生学问之衣钵,自有专业人士接而传之。然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格之美则应为学术界、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所学、所重。而这一切又都体现在先生的文章著作中。于是遂建议于先生全部著作中,选易普及之篇,面对一般读者,编一季文普及读本。适有漆峻泓先生、华艺出版社领导多方促成,于是有此选本问世,庶可体现初衷。

梁衡

2008年3月25日

内容摘要: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季羡林是北京大学资历最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牛棚杂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季羡林自选集
9787801429636
如需购买下载《牛棚杂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华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牛棚杂忆是华艺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