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对话
跨文化对话封面图

跨文化对话

乐黛云, (法) 李比雄, 主编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9.0

书籍简介:

本书为庆祝中俄文化年精心组织了一批文章,对三百年来的中俄文化交流作了历史性回顾,展示了我国学者对俄罗斯文化进行研究的最新成果,抒发了几代中国学人与俄罗斯文化结缘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北大李明滨教授的《中俄文化交流三百年》、南大潘知常教授的《爱的审判——帕斯捷尔纳克与他的〈日瓦戈医生〉》,以及翻译家高莽先生的《说说我的俄罗斯情缘》等。

书籍目录:

中俄文化年

专论

现代化视阈中的俄罗斯文化安启念

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汪介之

俄罗斯思想者

“己”与“异”之协作  时代的必然性(俄)A.H.吉里文

爱的审判  帕斯捷尔纳克与他的《日瓦戈医生》潘知常

“俄罗斯思想”的文学表达  论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思想》耿海英

盛世的装饰品,末世的缄默者  读舍斯托夫随想林国华

观象之镜:俄罗斯建构中国形象的自我意识刘亚丁

沟通之桥

中俄文化交流三百年李明滨

从误读走向理解  百年中国普希金研究回眸张铁夫

诗神的沦落──中俄诗学中的文体流变论方汉文

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曾思艺

托尔斯泰与中国思想吴泽霖

俄罗斯文学与我

说说我的俄罗斯情缘高莽

俄语曾扩大了我的诗歌视野孙绳武

在俄罗斯感悟戏剧查明哲

我的回忆李延龄

我眼中的俄罗斯文学和电影蔡骏

我和俄罗斯文化孔源

海外专递

圣战,激情与理智  关于文化优越性的遐思(意)安伯托艾柯

现代古希腊哲学专家和佛教学家论叔本华(印度)帕萨蒂卡比丘

圆桌会议

美国十字军的历史、文化与政治(德)阿尔弗雷德霍农

美国主义与反美主义的跨文化研究(伊朗)赛义德阿迈理

美国反对世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原因初析关世杰

“谓人不己若者亡”  浅析美国“新十字军远征”情结中的文化傲慢心态及其危害张洪波

对话

走向学科自觉的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钱林森、周宁

诗歌、翻译、杂志米歇尔德吉、李金佳

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医

跨文化的中医  对法国社会的一次人类学研究尝试(法)贺霆

再论中医与西医周桂钿

认知中医  论中医学之特色江幼李

纪念贝克特诞生100周年

《等待戈多》与当代中国话剧罗湉

要籍时评

大学之道与文化的换位阐释  读《跨文化对话》第19辑周文彬中俄交往三百余年,负面和正面的影响都十分深远。值此中俄文化年,我们特约请李明滨教授写了《中俄文化交流三百年》、汪介之教授写了《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对中俄文化交流作了较全面的历史回顾。《现代化视阈中的俄罗斯文化》和《爱的审判  帕斯捷尔纳克与他的(日瓦戈医生)》以及俄罗斯思想者的一组文章显示了当前我国学者对俄罗斯文化研究的最新水平。高莽先生的《说说我的俄罗斯情缘》则以情文并茂的散文形式抒写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与俄国文化结缘的一生。

过去,在研究不同文化共存的过程中,常见一个悖论,即承认各种文化都有存在的理由,那么,文化有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呢7文化相对主义又错在哪里呢?安伯托.艾柯的《圣战,激情与理智  关于文化优越性的遐思》对此作了很好的分析。他谈论了几个世纪以来,一切使世界血流成河的战争都是由于人们情绪;中动,过于简单地投入了对立双方的阵营所致,这根本是由于对文化差异的不能理解和不能容忍。他认为人类彼此之间的差异很大,正是这种多样性构成了丰富性的源泉。但人们赞同文化的差异并存时,也必须承认人们都有一个无法放弃的价值系统,用来判断一种文化是否优于另一种文化。这判断标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因此,近年成立了一个叫做“跨文化”(Transcultura)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建设一门叫做“转换人类学”(anthropologlealternatlve)的学科来专门研究它。

本期圆桌会议着重讨论了当前人们对美国的看法。德国的阿尔弗雷德.霍农教授的文章论述了涉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世界宗教领域的“十字军观念”的复活;伊朗的赛义德.阿迈理教授则重点考察了英国穆斯林对美国的看法,这些都是我们过去较少涉及的话题。

《跨文化对话》第三期曾发表著名中医师陈可冀院士和王一方先生的对话:《叩问命门  “五四”以来传统中医的命运与选择》,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第十期又发表了周桂钿教授的《医学、西医与中医》。目前,中国哲学史学会所属中医哲学委员会即将成立,这无疑是集中研究中医理论的一个可喜的开始。本期特邀请中医科学院国际著名中医师江幼李教授,从中医传统理论来论述中医学之特色,说明发扬发展中医学理论正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应有的贡献。本期还发表了法国人类学博士贺霆先生关于中医在法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文化学考察。

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医,特别是针灸、推拿、养气、太极等已成为一种突出的跨文化现象,在法国生根,并广为传播,其理论和实践都十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内容摘要:

  《跨文化对话》出版至今,在学术思想界、文化读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其第18辑、19辑已在我社出版。本辑集中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外作者,重点探讨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文化交流,所论其他专题亦多是跨文化领域、国际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不涉及政治导向问题。《跨文化对话》编委会成员已对稿件进行了初步编辑,文章较为成熟。
  本辑《跨文化对话》为庆祝中俄文化年精心组织了一批文章,对三百年来的中俄文化交流作了历史性回顾,展示了我国学者对俄罗斯文化进行研究的最新成果,抒发了几代中国学人与俄罗斯文化结缘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北大李明滨教授的《中俄文化交流三百年》、南大潘知常教授的《爱的审判  帕斯捷尔纳克与他的〈日瓦戈医生〉》,以及翻译家高莽先生的《说说我的俄罗斯情缘》等。  “海外专递”栏目推出了艾柯的《圣战,激情与理智  关于文化优越性的遐思》一文,从西方人的视角探讨了西方文明应如何理解、包容和接受文化差异的存在这一极具现实性的问题。“圆桌会议”栏目中的四篇文章则涉及当今各国对美国的看法,如德国的霍农教授论及美国的政治现实与历史上中世纪十字军东征之间的关系,伊朗的赛义德阿迈理教授以跨文化威胁论为基础作了一项定性研究,考察了英国穆斯林对美国的认知。本期的“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医”也很有特色,论述了中医作为一种跨文化现象的理论特色、传播和实践。
作者简介:  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跨文化之桥》、《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透过历史的烟尘》、《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英文版)、《自然》(中文版,法文版,意大利文版)、《面向风暴》(英文版、德文版、日文版)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跨文化对话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14045218
如需购买下载《跨文化对话》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跨文化对话是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07.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04-53 的主题关于 东西文化-比较文化-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