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共政权”的认知
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共政权”的认知封面图

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共政权”的认知

贺艳青, 著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12.0

书籍简介:

本书应用美国解密情报档案及相关档案和中方有关资料档案,分析研究朝鲜战争前后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政府认知的变化。这是美国政府同新中国交往之初的对华认识,也是美国早期对华政策的认识源泉。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共政权”初认识 第一节 美国情报机构与“中共政权”的接触 第二节 中共国际战略思想起源与美国情报机构对未来中国政权的预测 第三节 中共国际战略的早期实施与美国情报机构“红色隐患”印象的形成 小结第二章 美国情报机构的对华认知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第一节 “一边倒”与中共抗美援朝的战略抉择 第二节 “红色隐患”印象与美国在战争中的决策 小结第三章 朝鲜战争与美国情报机构对华认知的调整 第一节 重提“中间地带”——中共国际战略调整 第二节 美国情报机构“红色敌人”认知的完全形成 第三节 美国政府对华全面遏制政策 小结结论:冷战背景下的美国情报对华认知后记

内容摘要:

贺艳青所著的《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共政权的认知》试图借用国际政治理论中的认知学派(cognitive school)理论,尤其是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关于国际政治中的知觉和错误知觉的理论,从历史的角度来梳理和研究美国对“中共政权”认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发展变化过程。首先,本书将美国政府当作国际政治中的行为体,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认知。其次,本书选择美国政府所谓的“中共政权”(Chinese Communist Regime)作为对华认知的主要客体。有关美国对中国国民、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等其他各个层次的认识会有所涉及,但并非本书分析的重点。而关系到国际利益和国际交往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中国是敌是友的判断和认识。而敌友判断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对“中共政权”的性质和它所实行的国际战略的认知。因此,本书研究的主要认知内容是“中共政权”性质和国际战略。 贺艳青所著的《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共政权的认知》首先讲述从抗日战争后期开始中共国际战略的形成以及美国情报机构同“中共政权”的最初接触,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中共政权”只是美国的“红色隐患”;其次论述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国际战略的调整,而美国情报机构基于原有的对华认知,对中国战略意图出现两次重大误判,这是导致中美在朝鲜迎头相撞的重要原因之一;随后分析中美开战后中共国际战略的进一步调整以及美国情报机构对华僵化认识的形成——新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最主要的“红色敌人”;最后根据认知心理学等国际政治理论分析美国情报机构对华认知的主要内容、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今天中美交往的一些具体启示。【作者简介】 贺艳青,女,1977年3月生,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现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工作,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外交史、国际冷战史。已翻译学术论文及史料二十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共政权”的认知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学者论丛
9787509826737
《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共政权”的认知》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共党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共政权”的认知是中共党史出版社于2014.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829.712 的主题关于 美国对外政策-对华政策-史料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