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封面图

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张忠家, 等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稿基于质量视角,遵循“概念界定——理论研究——调查与案例分析——模式与评价体系构建——对策建议”的研究与写作思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产学研合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性。作者认为产学研合作既是贯彻《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有效形式,也是落实“2011计划”的有效途径。书稿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价值类别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价值体现,在调查、分析、比较国内外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和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提炼了不同层次类型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介绍:

张忠家,男,1963年8月生,汉族,湖北大悟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科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科技与教育管理、高教管理。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主编、参编著作10部,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黄义武,男,1957年3月生,汉族,湖北监利人,教育学硕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合作教育。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6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主编、参编教材、著作5部,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时代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二、国內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要点

第二章 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一、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三、“学与做”相结合

第二节 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教学、科研与生产三结合

第三节 人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化学习相适应

一、人的社会属性使然

二、实践育人的诉求

三、社会化学习的满足

第四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发展

一、高等教育社会适应力的提升

二、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

三、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

第三章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轨迹

一、发展的四个时期

二、发展时期呈现的特点

第二节 产学研合作的类型

一、人才培养层次的视角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视角

三、合作紧密程度的视角

四、合作过程的视角

五、合作主体构成的视角

第三节 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特点

一、认识不断深化

二、內容不断丰富

三、质量不断提高

第四章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借鉴

第一节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分类

一、常见模式分类

二、基于人才培养的模式分类

三、典型模式分析

第二节 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分析

一、坚持co-op办学的滑铁卢大学

二、以经营理念办学的沃里克大学

三、创造硅谷辉煌的斯坦福大学

第三节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基本经验

一、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

二、营造合作外部环境

三、创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四、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五、形成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

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章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第一节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則

第二节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二、评价指标的主要內容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评价标准的确定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检验

二、数学统计法验证

三、评价检验的结果

第六章 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价值

第一节 产学研合作的教育价值与分类

一、价值分析

二、产学研合作的教育价值分类

第二节 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价值体现

一、主体发展价值

二、客体发展价值

第七章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第一节 产学研合作的现状调研

一、调查的目的与对象

二、调查的內容与方法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高校产学研合作呈现的特点

一、合作行为的普适性

二、合作途径的多样性

三、合作目的的差异性

四、合作行为的正向性

五、合作成果的正效性

第三节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存在的问题

二、制约因素

第八章 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创新产学研合作理念

一、高校要树立合作办学的理念

二、企业应树立合作创新的意识

三、政府应树立积极作为的思想

第二节 改善产学研合作环境

一、健全与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制制度

二、加快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优惠政策

三、搭建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各类平台

第三节 选择适宜产学研的合作模式

一、基于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

二、基于科学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

三、基于科学技术转化的合作模式

第四节 完善产学研的合作机制

一、构建互利互惠的动力机制

二、构建风险共担的协调机制

三、构建责任信誉的评估机制

四、完善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1 长江大学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

第一节 长江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历程

一、“三结合”时期(20世纪50-90年代初)

二、“厂校合作”与“校地合作”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一21世纪初)

三、深入合作时期(21世纪初以来)

第二节 长江大学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了合作组织的保障机制

二、构建了合作平台的支撑机制

三、构建“四进入”的育人机制

四、形成全覆盖的实践教学机制

第三节 长江大学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知识+能力+品格”的工学交替模式

二、“专业学习+科研训练”的基地实训模式

三、“行业需求+校企对接”的联合培养模式

四、“科研合作+双师指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节 长江大学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成效

一、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

四、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五、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附录2 产学研合作问卷调查表(高校/科研机构卷)

附录3 产学研合作问卷调查表(企业卷)

附录4 合作教育试验班毕业生调查表

附录5 产学研合作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确定专家咨询表(第1轮)

附录6 产学研合作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得分调查表

附录7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实习单位鉴定意见表

附录8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工学交替巡视调查表

后记

内容摘要:

《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质量视角,遵循“概念界定-理论研究-调查与案例分析-模式与评价体系构建-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高校产学研合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性。作者张忠家、黄义武不仅厘清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价值类别以及这一价值在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践中的实践意义,更具有参考价值的是,作者在调查、分析、比较国内外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和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归纳提炼了不同层次与类型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实践上的多种模式,同时还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提出了新时期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的对策与建议,为拓宽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维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4181831
如需购买下载《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书籍信息归属:

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14.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49.2 的主题关于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