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馆之歌
小酒馆之歌封面图

小酒馆之歌

萧耳,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8.0

书籍简介:

男人天生就是小酒馆的主人?20世纪的精彩物事,有一半是在小酒馆里完成的。小酒馆回转着一个时代生活的气息,娼妓、作家、流浪汉都在这里想入非非,满脑子的野心,想要出人投地,表现出来的却是放浪形骸。本书抓取了20世纪最让人心跳的14处小酒馆风景。都柏林、维尔诺、巴黎、纽约格林威治、伦敦、布拉格、苏黎世……它们不再默默无闻,它们与20世纪那些著名的文件事件、文化人物有关。它们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地标。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

自序

都柏林:乔伊斯的小酒馆

维尔诺:黑色恐怖的卡巴莱

暗夜烟花:达达主义小酒馆

格林威治:小酒馆与戏剧

巴黎:波西米亚小酒馆

靡靡之音:哈莱姆的爵士小酒馆

布拉格:小酒馆与“捷克新浪潮”

布宜诺斯艾利斯:探戈小酒馆

垮掉的一代小酒馆

柏林:同性恋小酒馆

伦敦:朋克与酒馆

CBGB酒吧:摇滚俱乐部兴亡史

雀西酒店:“流放者”的忧郁

《深喉》与迈阿密小酒馆

丛书后记

前言

写序的人是作者的客人,他有义务谈论作者。

但对于萧耳,我所知甚少。她是哪儿人呢?我是在杭州认识她的,那时她是一家报纸的记者,后来,再见到她时,她已经在上海了,主编一份杂志一一杂志的名字,说老实话,我忘记了;这再度证明了我的记忆像戈壁一样干燥,但我保证,我记住了那份杂志巨大的开本,简朴到傲慢的装帧一一是的,是傲慢,那份杂志似乎随时要去千里之外,是否带你玩,它还要把你打量几眼再说。蒙萧耳不弃,一直向我寄赠这份杂志,那两年里,我通过它窥探另一种生活,因为我知道这杂志不是给我看的,它是给极少数人、想象中的极少数人看的,而我很不幸不在其中。至于这极少数究竟是谁,我下面将会谈到。

然后又是两三年没有音信,再然后,就是现在,萧耳拿出三本书稿,而且,无理由地,她“命令”我写序。

以上就是我对萧耳所知的全部。现在我要谈谈这三本书,它们分别是,关于西方20世纪的小酒馆,关于西方的20世纪60年代,关于西方20世纪的女艺术家。

通过这三本书,我终于对萧耳有了比履历表更多一些的了解,我发现了她的踪迹:她正在巴黎、纽约或者伦敦,那是20世纪30年代或者60年代,她在爵士乐飘荡的烟雾腾腾的小酒馆里坐着,这个中国女子,她和一帮子外国女人窃窃私语,她们或许会谈到她们的丈夫或情人一一菲茨杰拉德、雨果、尼采、海德格尔、马勒、亨利.米勒,还有正闹单相思的中国诗人徐志摩……

发现了这一点,我知道没有比我更不适合为本书作序的了,我也情愿生活在别时别处,比如宋朝或晚明,比如杭州或苏州,如果一定逼着我流落异国而且可以选择,我宁可去紫式部或江户时代的日本;我有点喜欢19世纪的伦敦,但真到了那里,我想我多半不会和萧耳的朋友们厮混,总之,在各自的想象中,我和萧耳肯定不会邂逅。

而且,我真的去了也就不回来了,挥一挥手,云彩与我何干。萧耳呢,我相信,她一定会回来,在远方的每个深夜,她回到酒店的房间,借着昏黄的灯光在打字机上运指如飞,她要在截稿前发回消息:本报巴黎讯……她要把消息传回21世纪的中国。她是个记者,写这三本书时,她是穿越时光的记者。

我认为这三本书是我所看到的最好的记者文章,当然,如果你认为你每天翻的报纸上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那我无话可说;在我看来,有一种可能,把适度的冷静与适度的热情、适度的机智与适度的世故、适度的精确与适度的典雅配成一杯鸡尾酒,我从未指望中国的记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杯子还没有,何来鸡尾酒?萧耳在报纸做记者时想必也不是这么写的,现在,她就这么写了,这文章配得上她的采访对象。

但让我觉得有趣的是,该记者为什么认为我们对她所报道的陈年西方八卦感兴趣?此时是2l世纪初的北京之夜,扭过头看窗外,灯火灿烂,忙忙碌碌的人们,在大吃大喝,在娱乐,守着电视机热爱“小沈阳”,在打印求职信,在揣测她或他的公司是否经得住经济危机,在思考明天的股票该买还是该卖,在担心为什么赵家的狗看了我一眼,为什么领导今天的脸色不好看,紧迫、焦虑,生机勃勃的日子劈头盖脸而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在给定的生活逻辑中力求成功,对不能成功我们满怀恐惧和怒气,我们从不想象我们是否可以不过这样的生活,我们把此处之外的任何可能性都视为懒惰、失败、不靠谱今年春节,我在尼泊尔度过,一路上一群脸色暗淡睡眠不足的成功人士都在嘲笑尼泊尔人民的懒惰,他们急于在释迦牟尼的故乡传播真理:关于如何上进、如何GDP,如何在喜马拉雅的河上修建水坝和电站,把闲着的林子砍掉卖钱……

然后,偶然地,你看到了这三本书,一个女记者在遥远的远方、在往昔发来消息,这是关于一群奇怪的人的消息,那些人以各种方式力求“格格不入”,他们以小酒馆为阵地,孤身犯险,在摇滚、酒、性、诗歌、冥想中动员起自身的一切力量头脑、身体和本能,他们自我折腾、不断叛逆、死不上进,把不上进作为通往荣耀和幸福的道路,这一切只是为了冲出那个世界,证明一个人可以成为自己。

他们因此成为了“英雄”反“现代性”的英雄。这三本书主题各异,但同样关乎“英雄”,英雄们的侠骨柔肠,他们的苦斗和牺牲。

但坦率地说,我仍然看不出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些“英雄”感兴趣,毕竟《福布斯》杂志还从来不曾编制一份《文化英雄榜》,一份关于想象力、勇气和个性的排行榜。我们可能还只是抓住了“现代性”的皮毛,我们死不放手但也不知道接下来如何下手,这时,该记者却发来消息,说“现代性”已经被“反”了、被“后”了,你说这事让我们怎么办?

我们当然不搭理她,或者我们会跟她好好谈谈,我们告诉她,她正在危险的道路上走着,她正在大众消费市场上推销一种昂贵的奢侈品,这样下去她不会成功注定失败。

但是,我们中也许有人大概就是我开头所说的那极少数人会在某个灯火阑珊的夜晚,忽然想起这个发来远方消息的执拗疯狂的记者,她会不会仍留在巴黎或伦敦,打字机的声音雨点般敲击着这个寂寞的世界?这时,我们可能忽然想到,她其实离我们不远,就在隔壁,就在对面那座楼上的那盏孤灯下……

李敬泽于北京大有庄

2009年3月12日凌晨

后记

终于落笔要写这个“丛书后记”时,已经是牛年的正月初八了。窗外的鞭炮声还在不时响起,借着冲天的牛气,今天我忽然决心要给这套丛书一个尘埃落定的仪式了。对我,写“丛书后记”真的就是一个仪式,关于文字的仪式,于是我将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一些文字打包了,完成了这个仪式,我可以安安心心地去写小说了,我想我已经欠得太久了。

虽谓丛书,其实也不必看得太严重,性情中人写了一些性情之字,内容是关于西方20世纪的文化的。这样的外延听起来太宽泛,简单地说,这三本关于西方20世纪文化的书:一本是写给男人看的,小酒馆可以是所有男人的舞台,也可以是一部分男人的舞台,那里有看客,也有主角,它是私人的,也是公共的。小酒馆的历史叙事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幽闭。一本是写给女人看的,给那些面朝世界,心比天高的女人,我敢断定每一个喜欢这本书的女子都是一个“劈啪女郎”,包括我自己。还有一本书,是写给所有对西方20世纪60年代怀有个人的、集体的、历史的、超现实的怀想的人们的。不管如何地念念不忘、想入非非,我们已经无法回到、也无法复制20世纪60年代,那就让我们合上一本书,放下摇滚与革命,面对现实,偶尔做梦吧。

从这套丛书的萌芽,到最终的定稿,出版,可谓颇费周折。写这套书的几年,也是我个人在沪、杭两地之间辗转,经历人生种种磨砺、悲欢、转折的几年。可以说,文字几乎成了一个人全部的精神支柱,它是力量,是宗教,或许只有同一道上的人才能理解这感觉。我相信书有它自己的命运,就像每个人有他(她)自己的命运一样。有时候,你只需耕耘就是了,这样反倒变得简单了。

我也相信人与书的缘分。曾经约了国内一位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著名诗人写这套丛书中的一本,内容是关于西方20世纪的诗人镜像的,他在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写了半部书,后来却非常歉意地告诉我,他无法写下去。我深深地理解这种写作的痛苦感,我们只能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觉,比如写一本书,写到一半的时候,你发现写不下去,只好放弃,非常负责任地放弃,这也是一种令人钦佩的态度。

我特别要感谢本丛书的责任编辑洪琼先生,正是他提议我,在写了一本阴性的书的基础上,再写一本阳性的书,以及一本20世纪60年代这一横截面的书,他以他擅长的哲学思维激发了我思维的宽度,也激励我去尝试构架丛书中文化和精神上互相呼应的可能性。我不是一个学者,只是一个比较性灵的女子,一个文化上的“杂食动物”,他相信我可以办到,这一点对我很重要。因水平有限,我能做到的离我应该做到的远远不及。

还要特别提一下我、千梦、千马、高翰、晓莺一起在上海办时尚杂志的时光,作为主编,这是一个特别让我怀念的团队,正是我们这几个人叠加起来的热情和对20世纪60年代的热爱,一次下午茶的热烈交谈和碰撞,才有了西方20世纪60年代那本书的诞生,本书的雏形来源于我们的两期特刊,我们所有人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做特刊时的状态,从创意、采访到摄影,甚至可以用“迷狂”和“发烧”来形容。

感谢在这会丛书进行期间所有的支持、理解、善良和爱,感谢上海和杭州这两座养育我精神的城市。

那么,就静候它的出生和上路吧!

萧耳

内容摘要:

  都柏林、维尔诺、巴黎、纽约、格林威治、伦敦、布拉格、布宜诺斯艾利斯、苏黎世……《小酒馆之歌》抓取了20世纪最让人心跳的14处小酒馆风景,它们与20世纪那些著名的文件事件、文化人物有关,它们是20世纪西方文化的地标。  男人天生就是小酒馆的主人?  “每个时代,男人总是在小酒馆里密谋些什么。”  20世纪的精彩物事,有一半是在小酒馆里完成的。那是一段在意识形态上革命和动荡横流的时期。小酒馆回转着一个时代生活的气息,蝈妓、作家、流浪汉都在这里想八非非,满脑子的野心,想要出人投地,表现出来的却是放浪形骸。小酒馆是个公共的地方,也是私生活的床榻。小酒馆里的朗诵与辩论、狂欢和滋事、情爱与争风,一样也不会少。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都歌颂过那些像蘑菇一样散落在城市各处的小酒馆。【作者简介】  萧耳,女,作家,媒体人。近年辗转于沪杭之间,报人、时尚杂志主编及新闻周刊主编。曾为多家文学期刊、时尚杂志和报纸写过专栏,在《钟山》、《大家》、《上海文学》、《百花洲》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种。出版有长篇小说《继续向左》、电影随笔《第二性元素》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小酒馆之歌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20世纪西方时尚文化
9787506034692
《小酒馆之歌》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东方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8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小酒馆之歌是东方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719.3 的主题关于 餐厅-简介-西方国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