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理论通史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封面图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

刘军平,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55.0

书籍简介:

本书对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历史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归纳了主要发展脉络和流派,并列举了各个学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主要的翻译观点。

作者介绍:

刘军平,1962年11月生,先后获武汉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同时兼任武汉大学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刘军平教授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英文系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作为中美富布赖特基金研究学者在耶鲁大学从事中西比较文化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应邀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西东大学、库兹城大学、威斯里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海内外多所大学作学术演讲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学、哲学、批评理论及中西比较诗学,先后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图书评论》、《外语与翻译》、《武汉大学学报》、《人文论丛》、《哲学评论》、《文史哲》、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哲学前沿》)、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道:比较哲学》)、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中国当代思潮》,A&HCI)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共12部。其多项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学术期刊包括《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学》和《中国哲学》)、The Philosophers Index,《中华翻译文摘》等索引或全文转载。   目前担任的学术团体职务有:中国译协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武汉市翻译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教师资格认定专家审查委员会委员等。目前,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翻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湖北省教育厅项目《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教材建设及课程设置改革》,参与武汉大学“985工程”二期拓展平台项目《比较哲学与中西文化建设》,同时兼任国内多所高校外语学院客座教授。

书籍目录:

绪论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与流派划分

第一节 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融合与创新

第二节 西方翻译史的分期

第三节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划分

第一章 翻译的定义及中西名实观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分类

第二节 关于翻译的名实、言意之辨

第三节 中西名实的起源与比较

第二章 古代文明与人类早期的翻译活动

第一节 中西文字的起源与早期的翻译活动

第二节 边缘翻译类型与语内翻译

第三章 早期中西翻译史料

第一节 先秦两汉之前的翻译史料

第二节 西方翻译史的见证:罗塞达石碑

第三节 《圣经》翻译的不同译本比较

第四节 古罗马文学翻译

第四章 翻译的人文主义思潮

第一节 改变观念的反叛者

第二节 缪斯的化身:翻译诗学

第三节 翻译的民族与世界视野

第五章 翻译的语言学派

第一节 霍姆斯译学的基本构思

第二节 雅各布逊与等值翻译

第三节 卡特福德的等值转换理论

第四节 奈达:翻译科学的构筑

第五节 纽马克: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第六节 穆南倡导的翻译的语言学转向

第七节 俄罗斯翻译理论界的三剑客

第六章 翻译的文艺学派

第一节 庞德:创造性阐释的翻译家

第二节 纳博科夫:极端直译的代表

第三节 加切奇拉泽:现实主义文学翻译观

第四节 斯坦纳:解释学的翻译观

第五节 克里斯蒂娃:互文性理论与翻译

第六节 北美的中西比较诗学派

第七章 翻译的哲学学派

第一节 尼采:翻译征服论

第二节 本雅明:“纯语言”与翻译

第三节 德里达:结构主义翻译观

第四节 海德格尔:翻译的本真追寻

第五节 奎因:文化相对主义的翻译观

第八章 翻译的功能学派

第一节 功能理论与翻译理论

第二节 豪斯:翻译质量评估

第三节 哈蒂姆与梅森:语境翻译模式

第四节 格特:关联理论的翻译模式

第五节 贝尔的认知翻译模式

第九章 多元系统及规范学派

第一节 多元系统的背景来源

第二节 佐哈的多元系统翻译观

第三节 图里的规范与描述翻译学

第四节 切斯特曼的文化米姆论

第五节 赫曼斯的系统翻译理论

第十章 翻译的目的论学派

第一节 赖斯的文本类型与翻译

第二节 弗米尔的目的论理论

第三节 曼塔里:信息的发送与改变

第四节 诺德的纪实型翻译与工具型翻译

第十一章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

第一节 文化转向的历史北京

第二节 巴斯内特:文化转向的风向标

第三节 勒费弗尔:翻译学科范式的改写

第四节 韦努蒂的文化翻译观

第十二章 女性主义翻译观

第一节 女性主义思潮简评

第二节 西蒙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第三节 弗洛托的女性主义翻译实验

第四节 性别与翻译的隐喻学

第十三章 后殖民翻译理论

第一节 后殖民理论的来源

第二节 赛义德:东方主义的记忆与翻译

第三节 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与修辞

第四节 巴巴:翻译的混杂性与民族叙事

第五节 尼兰贾纳:寻找殖民翻译的定位

第六节 铁木志科:爱尔兰殖民文学的发现

第七节 罗宾逊:翻译与殖民帝国

第八节 坎波斯兄弟:巴西食人主义翻译观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历史做了全面的论述,梳理其主要发展脉络和流派,列举各个学派代表性的人物和主要翻译观点。以展现西方翻译活动及翻译理论的全貌。本书描述了漫长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著名翻译理论家的生平、勾勒其理论的显著特点,并且将其归属到不同的翻译学派。本书还阐发了各种翻译理论产生的语言、文学、文化或哲学的背景,剖析各种翻译理论观的异同,清晰地界定了各个学派所使用的关键概念、范畴、术语。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是一部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演变史,它揭示了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规律,采用描述性历史叙述手法与理论论说相结合,力图做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它以时间跨度为经,上起远古,从中西语言文字的起源开始,探索翻译与文字、翻译与文化的渊源,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叙述和解释翻译现象;它以主要翻译理论学派为纬,吸收了当代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有关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清晰的叙述和独特的分析触角,总结了西方翻译理论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有关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通史。它既翔实、客观、准确、系统,又提纲挈领地阐释了西方翻译理论各个学派的特征。

  本书既可作为大专院校外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西方翻译理论的教材,又对从事翻译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学者也有不可或缺的研究价值,同时,对从事对比语言学、外国文学、传播学、历史学、比较学、中西比较文化及哲学领域感兴趣的读者,也开卷有益。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西方翻译理论通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英语专业翻译系列教材
9787307072381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武汉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是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9.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059 的主题关于 翻译理论-西方国家-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