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二下《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新) 二下《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第2页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用时大约8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起始阶段的兴趣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

环视教室,向坐的最有精神的两位学生竖起大拇指(最好是一男一女),并请他俩站到讲台前面。教师奖励的礼物是六个掌声,请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鼓励孩子们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并积极大胆的到讲台上进行演示。在分掌声的过程中有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此时我就引导学生哪一种分法使两位同学都满意,最公平合理? 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发散思维拉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上,使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像这种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集体展示,把六个掌声送给表现最棒的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课件出示情景图及例1,让学生观察图片,公平合理吗? 是平均分吗?

强调小结,并且板书。

  设计意图:因为例1比较简单,所以我创设了分掌声这个特殊有趣的生活场景。将表扬学生分配掌声,作为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同时营造了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每份分得同样多,突出了重点。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用时大约10分钟)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15个圆形代替橘子 ),教师共同参与活动。

(2)交流分的过程。(小组推荐,自由发言,指名回答相结合) 课件随机演示。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4)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引导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最为有效的分法。)

设计意图:平均分的分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借助了直观的多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直观的感知平均分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也为下面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积累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评价他人,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完善,这也一种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2.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24瓶矿泉水平均分成4份的任务。

(2)学生完成后让同桌看一看,小组合作在一起说一说自己用的是哪一种分法,并指名汇报。

安排这一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运用平均分。(用时大约15分钟)

练习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先是基础性练习,其次拓展性练习,最后是开放性练习。

1.基础性练习:看谁是火眼金金?出示生活中物品,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均分,如果不是平均分的要让学生说明理由,并想办法使物体变成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