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复习资料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复习资料第2页

(材料1是烧毁书籍,对文化进行野蛮破坏;材料2是将儒家学说列为正统思想)

2.材料1与材料2各导致了什么结果?

(材料1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材料2促进了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3.用四个字概括材料1反映的事件 (焚书坑儒)

4.你认为两种做法哪一种可取?理由是什么?

(我认为哪一种都不可取,因为它们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都会禁锢人们的思想)

三、材料: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有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问题:1.这是哪一条东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2.它的开通与繁荣与哪两位历史人物有关?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哪些东西?

(张骞 班超 我能学到:忠诚、刚毅、智慧)

3.负责上述使命的机构叫什么?设置于什么时期?(西域都护府 西汉前60年设置)

4.该条线路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5.请你谈一谈如何让古老的交通要道再现昔日的辉煌?

(做好保护、开发、宣传、旅游等项目,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6.它开通了两千多年为何到现在还引起人们的重视?

(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而现在它也成为一条旅游热线,供中外游客进行观光、探索、研究。)

第四单元

一、材料: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所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问题:1."魏主"指的是谁?(北魏孝文帝)

2.他为什么要"变北俗"?(目的),做法有哪些?

(目的:在民族融合趋势增强的情况下进行改革;

做法: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完善学校教育制度。)

3."北语"和"正音"各指什么?(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4.上文属于"变北俗"的哪一方面的内容?(改说汉语)

5."变北俗"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加剧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加速了北魏封建化进程。)

6.你对他怎样评价?(我认为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单元

一、列举秦汉时期著名工程:(秦长城、灵渠、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列举与秦国有关的三项著名工程:(都江堰、郑国渠、长城)

三、说出汉字的演变过程:书写由难到易,字体由单一到多样

  原始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四、材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问题:1.这是对哪部作品的评价?书的作者是谁?(《史记》;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