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2页

国教的利益。

(6)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任国王与女王,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具有残酷性、复杂性与曲折性,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势力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推动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的动力: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是最深层的动力。

②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斗争是直接推动力。

③思想:启蒙思想的形成和传播是死刑动力。

④历史: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上历史动力。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基本原则:限制王权、议会主权。

(1)内容:限制王权:在法律实施、征税、维持常备军、召开议会、选举议员等受议会限制。

(2)影响:①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从人治转向法治,稳定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为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经验。

2.英国民主政治发展。主要表现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议会改革,扩大选举权。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开始形成: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波尔。(1721年)

②最终确立: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女王让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组阁,该党领袖就是首相。

③责任内阁制的特点:由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组阁,该党领袖为首相;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对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2)两党制的形成: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形成,后有所变化:托利党→保守党(代表贵族利益);辉格党→自由党(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工党(20世纪初兴起)。

②影响: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两党轮番执政,互相监督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