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说课稿第2页

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用课件出示这段话"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挣扎","鼓动","跃动"这几个词,通过动作表演,让学生感悟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加强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紧接着,我出示一张飞蛾鼓动翅膀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它会对自己说什么 它又可能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 这一话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丰富了文本,此时,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感受到了一只小小的飞蛾对自己生命的珍视,感受到"只要生命存在,它就是重要的,值得珍视的."

(2)词语品读 感悟"生命的不屈与向上"

李海林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因此,运用多种方法去触摸词语的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发掘词语的深度,可以让学生在深切的感悟中去发现,去体验.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我让学生反复的读,然后问孩子们:"在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最能扣动你的心弦,最能引起你的共鸣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孩子们有的抓住"冲破",有的说是"不屈向上",还有的说是"坚硬",虽然他们抓住的词语不同,他们的朗读的情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里充满了对一粒小小香瓜子的敬畏.从词语的品读中,从他们诗一般的激情表达中,可以看出他们已体会到了种子那顽强的生命力,感悟到了"生命的不屈与向上".

(3) 激情品读 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文章的结尾很理性,或者说是二十多年前流行的一些口号用语,比如"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等等.这些语言即使倒背如流,在学生心中也只是蜻蜓点水,那浅浅的涟漪更是这转瞬即逝.怎么突破这个难点呢 教学中我放弃了对最后一段的抓重点词语进行感悟的教学方法,而是把杏林子的生平引进课堂,结合"我一定要好好使用生命"这句话来体会.学生们听到生命的痛楚和不屈时,惊讶了;看到那残疾的双手,那与身等高的著作时,沉默了!沉默中他们把震撼写在了脸上.他们想不到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文章竟然出自这样一位女性之手.想不到在剧痛折磨下的生命依然呐喊着要"好好活"!再一次拿起书诵读自然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孩子的动作变得轻轻的,我听到了刚才还有力的诵读突然间轻柔而又凝重了许多.这一环节的设计,让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悉心地体验文本,学生进一步地感悟到了严肃对待生命的杏林子精彩人生的意义.

(三)在思考中提炼 聆听生命的拔节

在品读感悟后我问道:是啊,生命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 在短暂的沉思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了,充满诗情的语言从孩子们的口中流淌出来.(课件出示)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 \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的决心, \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生命是杏林子留给我们的一本本沉甸甸的著作 \生命是杏林子向命运不屈的抗争......

写完诗后,在配乐声中和学生一起诵读.我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的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更是学生对生命感言的自主抒发.接着,我又回到了课题: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