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二下第1课时 平均分
人教版(新)二下第1课时 平均分第2页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平均分(1)

课题 平均分(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第一课,平均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所以这节课以分糖果、分橘子为实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平均分,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糖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你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哪种分法才合理呢?

  3.导入新课   

  1.观察后汇报:同学们要去参观科技园,买了很多食品,他们正在分这些食品。

  2.思考后交流汇报:应该每个人分得的一样多才合理。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8个▲可以怎样分才合理?填一填。

  8=(1)+(1)+(1)+(1)+(1)+(1)+(1)+(1)

  8=(2)+(2)+(2)+(2)

8=(4)+(4)

二、操作实践,体验过程。(20分钟)   1.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把6颗糖果分成3份,你会怎样分呢?

  (2)你有哪几种方法?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最公平呢?

  (4)引导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2.根据素材,辨析巩固。

  (1)回到第7页情景图,观察分析:你找到平均分了吗?

  (2)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问题。

  (3)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   1.(1)学生自己思考后,独立操作分一分。

  (2)全班交流分法:1,2,3;2,1,3;2,2,2,;1,1,4;3,1,2;3,2,1......

  (3)观察、比较,发现:每份分2颗,每份都是一样多,最合理,最公平。

  (4)结合例子,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1)先观察分析图意。找出糖果和果冻是不是平均分的,并说明理由。

  (2)说说生活中的事,讨论辨别是不是平均分。 2.下面哪种是平均分?在平均分的()里打√。

( )

( )

  每个花瓶插得同样多,每瓶应该插(2)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