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八年级政治 下册 17、1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
苏教版 八年级政治 下册 17、1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第2页

  烦。那么什么是隐私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隐私,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私人信息;(如:收入情况、电话号码、健康状况等)

2、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生活)

3、私人空间(如:日记、书包、住宅、通信等)。这些内容都属于公民个人不愿意为人所知的私人秘密。公民的隐私受法律保护,公民享有隐私权。

  (三)有关法律规定:

  教师: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介绍我国有关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具体规定: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师:另外,我国的《民法通则》对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有相关规定。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隐私法,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制

  定《隐私法》进一步保障公民的隐私权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什么叫隐私权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所谓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就属于侵犯别人隐私权了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请同学来读一下: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8.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四)情境创设:

1. 每个人的家庭就是自己的一座城堡。家是私人生活的领地,是公民最安全、最隐秘、最独立的"私家天地"也是公民隐私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和自由的象征。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这既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人权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探究一则案例: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