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 七年级上 >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
人教版 > 七年级上 >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案设计第2页

 3、 多媒体显示图片:《都江堰现状全景图》《李冰父子像》或多媒体视频《都江堰》

(1)、这幅战国时期修建的、至今仍在造福于人民的著名水利工程叫什么?是哪个国家修建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这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4、课件小结:上述图片反映的是生产领域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思考:生产变革与变法的关系?

5、师: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

多媒体视频《商鞅变法》

阅读课本第38~39页,尝试着找出商鞅变法的下列内容--

时间、改革者、诸侯国名称、支持者、改革内容、改革的作用。

6、利用课件分析变法历史影响:

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

④交流展示

⑤合作答疑

⑥检测评价

⑦拓展提升

结课 本课讲述了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变革的事例,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兴修水利等属于生产方面的变革,封建地主、农民的出现、商鞅变法、封建制度的确立等属于政治上的大变革。生产的大变革必然引起政治上的大变革。

思 1,大变革时代首先让学生明确变在于春秋战国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具体让学生抓住三个显著变化,即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兴修水利,商鞅变法。重点对商鞅变法进行认识。这一部分让学生进行记忆,效果不甚理想,可以把记忆的时间再延长些。

2,这节课的课件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设计,整个结构简练,色彩活泼,所采用的多媒体资源能够较好为教学服务。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层层设疑,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较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