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 八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岳麓版 > 八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2页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3年--1976年)

1.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间:1953年。基本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通过发展生产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成就: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粮、棉连年增产。具体实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鞍山钢铁公司等

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体现了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的严重失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影响: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影响: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教训:正确认识国情,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5.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的邓稼先、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表现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热情与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6."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时间:1966--1967年;表现: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我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刘少奇被错误地开除党籍及党内外一切职务);社会长期动乱不安;国民经济损失巨大(损失5000亿元,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人们思想空前混乱。出现原因:"左"倾错误长期发展的结果;民主法制不健全;当时国际形势的空前紧张;毛泽东的错误认识和判断;林彪、江青等野心家的推波助澜。结束标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