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完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学古诗词推荐篇目》(完整)第2页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

⑥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读音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但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读shuaī)

⑦百川:大河流。少:年轻。老:老年。

⑧徒:白白地 。[1]

⑨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⑩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⑪老大:年老。(指年老了[2],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此句话指到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译文: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 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①川:这里指平原。敕勒,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以游牧为生,又名铁勒。敕勒川,因敕勒部落居住在这里而得名。

②阴山:山名,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③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毡布搭成,即"蒙古包"。

④笼盖:笼罩。野:指原野。古音念Ya,是为了押韵;现在念ye,例如诗中下一处的"野"。

⑤苍苍:深青色。

⑥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⑦见(xian):同"现"。呈现,露出。

译文:

美丽的敕勒大草原,铺展在阴山脚下。

天空就像一顶巨大的圆弧形帐篷,笼罩着辽阔的大草原。

天空辽阔青青,草原茫茫无际,风吹过时,野草低伏下去,大草原上露出一群群的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