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五下8 数学广角——找次品
人教版(新)五下8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2页

 (3)小结。在天平两边各放1瓶木糖醇,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天平两边一样重,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那翘起来的一端就是次品。这样,保证找到次品只 需要称几次?(1次)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对于第一次学习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从5个待测物品中找次品,难度似乎大了。因此设计从3瓶木糖醇作为研究的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学生容易悟出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3个待测物品,只要任意拿2个放到天平上称,无论平衡与否,都能准确地找出其中的次品,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这个基本原理正是本节课活动的逻辑认知基础。】 二、自主探究,感悟策略。 1.探究例1 (1)猜一猜。

师:从"3瓶中找出1瓶次品只需要称一次",如果增加2瓶,要保证从5瓶中找出1 瓶次品,用天平需要称几次呢? (2)试一试。

引导学生从学具中拿出5枚硬币代替木糖醇,尝试在天平实物图上试验。 (3)说一说。 学生反馈汇报。(请学生到电脑前演示思考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适时提问:如果平衡,次品在哪儿?不平衡,次品又在哪儿?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会出现两种方案:①是把木糖醇一瓶一瓶地称,需要称2;②是在天平的两边各放2瓶称,也需要称2次。教师在这里不急着评价哪种方法最好,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方法的多样性,为下个环节的探究做好铺垫。】 4.归纳提示:找次品时,要注意把尽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进去,这样才能保证一定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本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最佳选择。由于有上面的铺垫,学生知道了用天平称的原理,从5个待测物品中找次品,学生在试验中可能会得出几种结果,但大部分会出现以上两种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中的偶然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师再运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解思考过程,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至少称2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的理由。】 三、深入探究,寻找策略。 1、探究例2

师:接下来,同学们想从几瓶中找出1个次品?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从8瓶和9瓶里找出1瓶次品。

(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探究找出8瓶、9瓶中的次品)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并做好相关记录,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试验。 2、说一说。反馈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学情预设:小组合作探究从8瓶、9瓶中找出一瓶次品,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可能会出现大多数学生称法一样,以上几种称法则需要教师在学生反馈时,适时提示、引导。】 3、比较讨论:(1)同学们用了多种方法从8瓶和9瓶中找出次品。我们发现,分的方法不同,称的次数也不同。同学们仔细观察,最少用几次?最多用几次? (2)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找出次品的分法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让学生直接在观察、对比中发现、归纳、概括从8瓶、9瓶中找次品的最优化的方案,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回答情况适时引导,再让学生从称的最少次数这种分法中发现分的份数有特点,进而感受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也要分成3份,但每份之间要尽可能接近)是保证找到次品最少次数最优化的方案。】 2.初悟规律:用天平原理找次品,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每份份数尽可能接近),可以保证用最少的次数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尝试"找次品"的各种方法,通过对比,感悟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案,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力。】 四、巩固应用,深化认知

师:这种找次品的策略在待测物品数量更大时是否也适用呢?让我们通过下面这 道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