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第3页

意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14课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实际上是两个考点:一个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作用;另一个就是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思想五个方面。注意这五个方面的细化、迁移(如秦始皇的主要贡献),以及相关表、图片P69-P72

政治上:秦始皇创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清):①建立皇帝称号,总揽一切军政大权。②在中央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控制)。

经济上:①统一车辆形制(车同轨);②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③统一度量衡(作用: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文化上:统一文字(书同文),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隶书。(作用: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思想上:采纳法家的思想,"焚书坑儒"。(根本目的:为加强思想控制和中央集权;危害: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百代皆行秦制")

第15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西汉):思想上措施:建议者、实施者、影响P74(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相比较,如共同目的);政治上措施:建议者、实施者、作用,以及监察制度、注意人物图,军事上、民族关系、对外交往,作用等。P75-76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为加强思想控制和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政治上:①颁布"推恩令"(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司隶校尉(监察京官、皇族),地方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民族关系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作用: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的态度截然相反,但其措施的根本目的一样

  第16课 张骞通西域:目的、时间、相关人物、影响、(图,注意与丝绸之路的联系) P81---82

目的: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攻匈奴, 汉武帝前138年派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前119年再次出使)。

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西域都护的设置: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朝代、意义(注意与新疆的联系)P82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注意结合时政)。

丝绸之路:朝代、路线(路线图)、联系的两大洲、作用P83---84(注意与新航路开辟的联系以及时政)

朝代:汉朝; 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莫高窟是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