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一教时)说课稿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一教时)说课稿第3页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画,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魁力。这一段课文的学习,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

  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d.用"白荷花____"概括这段大意。

  e.用书上这段的开头句作总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写荷花的姿势。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变式进行学写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掌握段的写法,使教学融为一体,做到教练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感观的调配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

  4.总结课文。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5.课外练习。

  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