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37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37第1页

 全册教案

一、数一数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这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第一次接触的数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初步接触1~10各数,为后面的认数和计算作一些准备;也可以使人了解学生对10以内的已有认识,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教学提供依据。这部分教材有如下的特点: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

2、在场景图下面把同类物体或人用"小图"呈现出来,并用"点"

表示相应的个数。

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联系实际情境数10以内的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1~10的物体。

教学难点: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数一数

数一数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1~10的物体。

教学难点: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出示教材第2~3页的图,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自由数数,交流数数的结果,并汇报数数的结果。

  3、按照数的排列顺序从小到大让学生数数。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4、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5、第七、八、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6、集体看十幅小图,让学生从1-10说一说每幅图意。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

  友用小棒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师说: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2只手,我们小组有7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注意: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师说: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投影)

  师说: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二、比一比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理念:

  1、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2、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比一比

比一比

主 备 人: 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长短"、" 高矮"。

  (1)投影出示第4页情境图,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学生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P4~5。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高的画√,矮的画O;重的画√,轻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4、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三、分一分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分类摆放的,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些感性认识。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应用分类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特点:

  1、联系实际,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会分类。

  2、让学生体会分类是按一定标准进行的,按同一个标准分类的结果是确定的。

教学理念:

  1、通过活动,学会按一定标准和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

  2、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观察、思考,获得结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分一分

分一分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逛商店,高兴吗?

  2、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商店到了,你们看,商店里的物品太漂亮了,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2、分成了几部分?

  3、每个货架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4、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5、集体交流:说说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图中画了那些动物?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2

  (1)图上画了那些交通工具?它们各自在哪里行驶?

  (2)分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集体交流。

  3、想想做做3

  (1)学生自主探索怎样分?

  (2)指名汇报不同的分法。

  (3)小结:同样的一幅图,按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也可以按颜色不同分为三类。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法来分,分得的结果也就不同。

  4、小结:把同属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分类"。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分一分,同桌互讲分的结果。

  6、试练:把圆形圈在一起。

  

  

  

  

  

  四、 作业

  1、试完成课本第8页第4、题,可以怎样分?分成几类?

   2、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想一想该怎样整理。

  

  

  

  

四、认位置

教材简析:

  本单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基础。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辨认左、右方位为重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识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地加以辨认,但不少学生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2、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为帮助学生正确辨认左、右,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对左手、右手的已有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3、恰当控制学习难度。

教学理念:

  1、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

  2、在人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课时安排:1课时 认位置

认位置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 看 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作业本在书本的哪一面?

  (2)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作业本在书本的左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作业本在书本的左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如: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在 的上面

     在 的下面

     在 的左面

     在 的右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左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右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2)拍手。

   上 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左、右认得准。

  三、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4题。

  (1)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 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应用练习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 全课 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五、作业:"想想做做"第5、6题。

五、认数(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学前生活中初步积累的计数经验,二是在此前经历的"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等简单的数学活动。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理解10以内各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体会数来源与生活并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数与计算打好基础。本单元对10以内各数的认识分四段安排,依次让学生认识1~5、0、6~9、10。在认识1~5后,安排了几和第几的认识;在认识0后,安排了=、>和<的认识。在本单元中,教材还安排了两个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技能。这部分教材在编写上有如下特点:

  1、把10以内数的认识分段安排。教材把1~5和6~9各分为一段,一方面可以使认数学习相对集中一些;另一方面认识几个连续的数,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数的内在联系,体会数的顺序,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考虑到0的含义比较宽泛,在生活里的应用也比较广,而对10的认识又是以后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把这两个数单独作为一段来安排。

  2、突出数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抽象,有利于理解数的具体含义,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也便于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认数的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4、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写数的技能,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理念:

  1、采取分段认识10以内的数,有合有分、有扶有放,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2、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见过的场景和事物,让学生充分积累感性认识,为数的抽象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等活动,感悟、领会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教学难点: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用一一对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

课时安排:共计10课时

  1 1~5的认识

  2 几和第几

  3 0的认识

  4 等于、大于、小于

  5 练习一

  6 6~9的认识

  7 10的认识

  8 练习二

  9 机动课时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

教学重点:

  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

教学难点:

  规范地书写1~5各数。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数一数",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些东西,并数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周围的物体,并进行交流。

  生活里经常需要数数,需要把数的结果写下来,这就要认识数。这一节课先认识1、2、3、4、5。板书:1~5的认识。

  二、学习认数

  1、初步感知1、2、3、4、5。

  出示主题图,说明黑板上写的是"人节快乐"。

  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交流知道这是庆祝人节。结合此主题图向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爱学校、爱学习的文明礼貌教育。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有些什么?

  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各有几个?

  交流数的结果,并一起数出图中物体和人的个数。

  2、认数、写数。

  (1)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示数字1-5,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1~5各数。

  (3)让学生按顺序读1~5各数。

  你能在周围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在1~5之间吗?找出来数一数并和同学说一说。

  (4)你能用1、2、3、4、5分别说一句话吗?

  (5)分析字形,指导学生书写。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1

  看图连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连的?

  2、 想想做做2

  看数涂Ο,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

  3、 想想做做3

  看图写数,并分组说一说各有几个?

  4、 想想做做4

  动手操作,排一排,读一读。按一定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字娃娃排队。

  5、 想想做做5

  让学生先独立数一数,再写一写。

  6、 想想做做6

  看数补画出缺少的花。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5各数,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五、拓展延伸

  1、从学具盒里拿出1~5的数字卡片,按次序摆在桌上。

  2、再数出1个三角形、2个正方形、3个圆片、4根小棒放在桌上,伸出5个手指。

  3、你能回家用1~5这五个数和爸爸、妈妈各说一句话吗?回去试试看。

  

第二课时 几和第几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观察、活动、交流,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水彩笔、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数一数第一排从××同学到××同学一共有几个小朋友?(5个)

  从前往后数,第5个小朋友是谁?这里的"5个"和"第5个"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二、 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出示排队买票图,谈话,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请用一句话说出来。

  2、数一数有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无帽子排第几?

  3 、排第2是谁? 第5是谁?

  4、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排在第4个的是哪个人?

  5、谁能说一说刚才排在第一排的5个小朋友和第一排中的第5个小朋友是否相同?为什么?

  三、自主探索、应用 新知;

  1、指名说说自己座位的一排中有几个人,你的座位在第几个?

  2、请5个小朋友站在前面。

  前后排,一共几个人?从前往后数,第1个是谁?第4个呢?

  左右排,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一共几个人?从左边起,第1人是谁?××排在第几?

  3、 游戏:寻找宝物

  人将一个金苹果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1个,叫学生寻找

  人将一个金雪梨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4个,叫学生寻找

  人将一个金钥匙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7个,叫学生寻找

  4、游戏(买东西)

  将各种要买的东西排成一行,选一选你要买什么东西。

  四、巧妙练习、巩固新知

  1、 想想做做:1-5题。

  2、 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几和第几的意思是不是相同?要求学生互

相说一说,再交流。

  

  

  

  

  

  

第三课时 0的认识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 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 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按顺序把0写的流畅一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直尺实物及图。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故事:有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老二、老三都采得很仔细,老大一下子就采了三朵蘑菇,老二采了二朵蘑菇,老三也采了一朵,老四一去到就捉蜻蜓又捉蝴蝶,兄弟们都采到了蘑菇,只有老四什么也没采到。

  二、 创设情境,探索1、教学例1:

  思考每个小兔采的磨菇可以用哪一个数表示?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并强调0就是什么都没有。

  2、老四回到家什么也没采到,妈妈严肃的批评了他,妈妈说:"做事三心二意是不能够将事做好的。"小白兔可后悔了,他想明天去拔萝卜的时候一定要改正三心二意的缺点。小朋友们,你们看看,第二天,老四改掉了它的坏毛病。

  3、 学例2及0的写法。

  (1)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说。

  Ⅰ地上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Ⅱ老四拔走了几个萝卜?

  Ⅲ地上还有萝卜吗?用什么表示?

  (2)今天我们认识了"0",在什么时候要用"0"来表示?

   "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没有了"就用"0"来表示

  (3)教写0。

  着重说明起笔、拐弯和收笔,拐弯要圆滑。

  3、教学例3:

  先让同学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再看看直尺图,找出0,体问:0在1的前面还是后面?

  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几?体会0可以表示起点。

  请小朋友按顺序读数,不看直尺,从0数到5,从5数到0。

  三、多样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填写,说说最后一题为什么填0?

  2、想想做做2

  填写后同桌互查。

  3、想想做做3

  比一比,谁写的最好?两题排列的顺序一样吗?

  4、想想做做4

  说说你在哪儿见过0,除了书上的以外,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0排在谁的前面?

  五、作业

  练习写0

  

  

  

  

  

第四课时 等于、大于和小于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和<,会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 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简单概括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和<,会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写好>和<。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偷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

  二、 教学新课:

  1、出示"森林运动会"场景。

  横幅上的字是 "森林运动会"。你知道图里的小动物是来做什么的吗?

  这些小动物都来参加森林运动会,那么你想从这里知道些什么呢?

  当学生提出想了解动物只数等问题时,进一步启发:你还想知道哪种小动物的只数多,哪种小动物的只数少吗?你想比较哪两种小动物的只数?

  按照大家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2、教学同样多

  贴出小猴、小兔图(上下对着贴)

  ①1只小兔正好对着1只小猴,一个对一个比,不多也不少,边说边用线连,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②人示范写法" = "。

   ③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

  3、教学大于

  ①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师边说边贴出5只松鼠和3只小熊,松鼠有多余。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②讲评书写。

  4、教学小于

  ①反过来,小熊的只数和松鼠比,又可以怎么说?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小于号,3﹤5,读作3小于5。

  ②讲评书写。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和<,它们写在两个数的什么地方?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开口对着什么数?尖的一头对什么数?

  三、巩固强化:

  1、想想做做1

  让学生先摆一摆,再填写。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2

  说说谁和谁比的,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里应填什么符号?

  四、作业:适当补充部分习题。

第五课时 练习一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记住5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3、进一步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谁能起来说说看?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小朋友学的怎么样。

  二、练习 (实物投影)

  1、练习一1

  出示练习一第1题。

  要求学生独立填写,交流提问:

  (1) 你是怎样填写的,说一说。

(2) 2前面的一个数是几?4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3) 让学生顺着、倒着读一读。

2、练习一2

  (1)指名说说图的意思。

  (2)分组讨论交流,它们分别套中了几个?你是怎样看出

  来的?并给它们排出名次。

  (3)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老师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3、练习一3

  (1)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数一数图中花朵、动物的数量。

  (3)根据下面的小图说一说谁和谁比的?

  (4)独立完成比较大小,集体交流。

  4、练习一4

  开放题,方框里能填几?

  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交流,指名说一说各自的填法。人对不同的填法要给予肯定。

  5、练习一5

  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书写最工整。

  三、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填一填

  3>□   1=□   5>□    3<□

  □<1    □>2   □=0    □<4

  

  

第六课时 6-9的认识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 情境中抽象出6-9的各数,初步了解6、7、8、9的实际含义,认识并会读、写6-9。

  2、了解1-9各数的顺序,能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 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6、7、8、9的实际含义,认识并会读、写6-9。

  2、能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书写6-9。

  2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学具盒、直尺图、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比大小,并用符号表示。

  1比0 _ 3比5 _ 4和4_

  1 □ 0   3 □ 5 4 □ 4

  2、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比它们大的还有吗?今天我们再来认一认6、7、8、9这些数。板书:6、7、8、9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 认识6-9。

  ①出示套圈游戏,观察到什么?小朋友交流汇报。

  ②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

  ③找数字卡。

  ④涂色游戏,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先提出涂色方法,如"6",就把下面的6个○涂上颜色。其余的学生独立完成,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学写6-9。

  分析字形:6像哨子、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豆芽。

  3数数填填,想想做做第1题

  三、巩固深化

  第一关:游乐城,想想做做第3题。

  看数继续画,说明做法,学生独立完成,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第二关:打扑克,比大小。第4题。

  第三关:找座位。第5题。

  第四关:吃水果。第6题。

  四、 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说说你的收获。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7、8、9题

  

第七课时 10的认识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 学生学会正确地数出10个物体,了解10的实际含义。

  2、 在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 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地数出10个物体,了解10的实际含义,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具盒、直尺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朋友位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数鸭子》音乐响起,10个小朋友正欢快的在台前跳舞。今天,我不是叫你们数鸭子,我请同学们帮我数一数由几个小朋友在跳舞。

  二、自己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挂图,数出10个小朋友。

  2、实物操作。(用圆形代替小朋友)摆一摆。

  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字是10。

  请小朋友数出10个同学、10张桌子、10根小棒。像10个同学、10张桌子、10根小棒,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板书:10)领读、齐读10。

  4、 拓展应用,你能用10说句话吗?小组内说一说。

  5、写10比赛。

  提问:10是由几个数字合成的?左边是几?右边是几?先写几?后写几?10要占几个格?你们会写吗?

  比赛开始。

  6、 总结。

  三、 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认数,数数。

  2、游戏:想想做做2-4题。

  四、总结谈话:

  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

  五、作业

  想想做做5-7题。

  

  

  

  

  

第八课时 练习二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10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3、进一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

  10以内数的认识的综合练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来说说?今天我要考考你们,看看小朋友学的怎样。

  板书:练习二

  二、练习 (投影)

  1、练习二1 看谁最会说话。

  你会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联系自己身边的事物在小组里说一说,在指名说一说。

  2、练习二2 看谁想的最快。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后体问:

  你是怎么填的?

  7前面的一个数是几?7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9后面的一个数是几?9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6离1近些?还是离8近些?

  ......

  3、练习二3 看谁找的最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4、练习二4 看谁最会栽花。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练习二5、 看谁最会想。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时,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6、练习二6 选小画家。

  让学生自己画,再互相交流。

  你是怎么画的?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画?(体会答案是多样的)

  画的又快又对又好的,选为小画家。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四、作业

  适当补充习题。

  

  

  

  

  

  

  

  

  

  

六、认识物体

主 备 人:季建军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日常生活里,学生一般接触过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几何体有明确的认识,使数学学习具有丰富的素材,为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同时,学习这部分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分为两段:先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再安排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这部分教材在编写上具有如下特点: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直观认识相应的形体。

 2、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感知不同形体的特征,获得丰富的感性积累。

教学理念: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促进学生乐于参加操作与实践,并获得愉快的体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从实物到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识别这些物体。

 2、使学生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能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

课时安排: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

 第二课时 有趣的拼搭

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季建军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 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2、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能体会平面和曲面。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师生共同准备一些积木。

  2、人准备牙膏盒、魔方、球、羽毛球盒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做房子游戏)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做,我们今天也来做个小小建筑师。

  二、 动手操作

  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

  2 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

  4、在搭的过程中,哪些物体容易搭牢固?哪些物体不易搭牢固?

  三、 动手摸索:

  1、搭积木,分一分。

  2、识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记录探索结果。

  分组汇报探索结果。

  3、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四、信息反馈:

  老师说出名称,请小朋友拿出相应的物体。

  同桌小朋友一个说名称,一个拿物体。

  五、 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六、巩固认识:

  1 、想想,做做:1-3题。

2、 对应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 有趣的拼搭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有趣的拼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物体拼搭。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出示小红花,交朋友。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

  二、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三、组织活动:

  1、滚一滚。

  A听口令操作。

  把不同的物体从一个斜面上从高处滚下去。

  B讨论交流。

  什么样的形体容易滚下去,什么样的形体不易滚下去?

  C左右轮流操作。

  D师生共同总结。

  平面的不容易滚,曲面的容易滚。

  2、堆一堆:

  A操作。

  用自己所带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堆一堆。

  B讨论交流。

  什么样的形体容易堆在一起,什么样的形体不易堆在一起?哪一种最难?

  C学生评价。

  过程:派四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积木比赛,看看谁的车子开得快?(评出冠军后说说为什么他能得冠军?)

  3、摸一摸:

  A指名上台摸。

  过程: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你能猜出你摸的是什么物体吗?(猜对的掌声表扬)

  B分小组游戏。

  把各种物体都装在小布袋里,小朋友分别摸一摸,说说你摸的是什么形体?你怎么知道的?(每个小朋友可以多做几次)

  从袋中摸出指定的形体,如你从袋中能摸出圆柱体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摸的?

  4、搭一搭:

  A学生操作。

  看看谁堆得高?

  B讨论交流。

  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

  C;评选优秀设计师。

  5、数一数:

  A投影出示三幅图。

  B学生说。

  C看课本图填数。

  三、 小结。

  这节课你玩的痛快吗?在玩中你有什么收获?

  

  

  

七 、 分 与 合

主 备 人:季建军

教材简析:

  "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为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基础。教材分2-5、6-9和10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分与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是掌握10以内加法、减法计算的基础。教材把分与合单独安排一个单元进行教学,便于帮助学生在理解分、合思想的同时,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为教学10以内加、减法计算作充分的准备。

  教材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分与合的操作活动,并及时引导学生以物体的分与合抽象出数的分与合,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去积极、主动地认识。教材把分与合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认识"分"的同时也认识"合",这样不仅提高了数的组成的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学习加、减计算时,从一幅图中既看到"合"的内容,也看到"分"的含义。

  教材在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中有周密的安排:2-5各数的分与合中,着重理解分与合的含义,不追求分得有序;在6、7的分与合中,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学具;在8-10的分与合中,要求学生有序地思考。这样由无序到有序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

  1、重视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操作中探究发现。

  2、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提倡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具盒、卡片、挂图、多媒体电脑。

课时安排:

  2-7的分与合 2教时

  练习3 1教时

  8-10的分与合 2教时

  练习4 1教时

第一课时 2-5的组成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与合的思想。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具盒、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 、 激趣铺垫:

  1、设疑--思考--讲述(人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

  思考: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10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 、 实践操作:

   1、教学4的分与合:

  出示桃子挂图,指名说一说有几个桃子?需要分在几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图片表示)

  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人说明:把4个桃子分在两个盘子里,左边3个,右边一个,我们可以说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

  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吗?

  指名说,同桌相互练说。

  同桌讨论:你知道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4?

  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第一次分的时候第一堆几个?第二次分的时候第一堆几个?第三次呢?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学生说出后人板书,引导学生读出4的分和合。

  2、 教学试一试,5的分与合。

  让学生自己发现。

  交流: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1) 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

  (2) 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

  (3) 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

  (4) 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

  汇报后板书,学生读5的分和合,再提问:只要记住哪两组,就能记住另外两组?这两组数的第一个数各是几和几?

  3、用数的分合卡片口答4和5的组成,熟记4和5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摆摆、填填。

  (2)交流2和3的分与合。

  2、想想做做2。

  (1)同桌合作做游戏,用小圆片出示。

  (2)人出示数字卡片,学生用小圆片出示。

  (3)人说4和5,学生口述,脱离操作进行,熟练说出数的组成。

  3、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填数,集体交流。

  (2)学生读一读记忆。

  4、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 想想做做5。指导学生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6-9的组成(1)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另一些组成。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学具,写出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生有序地说出6和7的分与合。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具盒、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学生说出2、3、4、5的分与合。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5各数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6和7的组成。

  二、新知探索。

  1、教学6的组成。

  (1)人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看图想一想:6只气球第一个小朋友是怎样拿的?

  我们就可以说:6可以分成5和1,5和1合成6,还可以怎样说呢?引导学生说出一种很快说出另外一种。

  (2)思考:6个气球还可以怎样拿呢?让学生同位先说一说,再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交流另外的组成,人板书6的分与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2、教学"试一试"7的组成。

  (1)请每个学生拿出7个圆片,把7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位相互合作。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及时说出分的那一种的两种说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小组交流。在学生叙述无序的情况下,人及时引导,并板书出结果,让学生观察特点。

  (2)观察后回答:我们只要记住哪三组就可以了?

  (3)请小朋友依次说出7的几种组成,用7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7的形式说。

  3、引导学生把32页书中的空白填上去,同位交流,看写的是否有序,并读一读熟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用线连一连,再用语言来叙述一遍,巩固6的组成。

  2、"想想做做"2。

  学生同位合作交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7的用线连起来,并叙述一下,巩固7的组成。

  3、"想想做做"3。

  学生用对口令的形式完成,让学生多说。然后再师生对口令,让学生熟练掌握6和7的组成。

  4、"想想做做"4。

  先引导学生看图,弄清题意,找出蟹身上三数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律后再完成填空。

  5、"想想做做"5。

  (1)引导学生寻找木头的排列规律。

  (2)学生交流反馈,哪两层的木头合起来是6根?哪两层的木头合起来是7根?巩固6和7的组成。

  (3)学生操作认识:

  让学生用粉笔来堆一堆体验一下,并回家发现一些家中木头的摆放规律。

  四、课堂小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个别进行辅导。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练习三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6、7的组成,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有条理地叙述数的组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具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组成,小朋友回忆一下,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6?几和几合成7?

  学生小组交流,然后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二、完成练习三。

  1、练习三1。

  (1)学生根据题意,用学具代替操作: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分法,并在书中画出来,不要求答案统一。根据自己的摆法填写。

  2、练习三2。

  (1)引导学生看图意,看分的是几?

  (2)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后,同位交流,然后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练习三3。

  (1)师生互动,人拿数字卡片4,学生说: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并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2)学生同桌互动。

  (3)一名学生说,全班回答,进一步熟练巩固。

  4、练习三4。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观察数字的特点。

  (2)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中,集体交流。

  (3)学生读一读,加深印象,熟练口述。然后人随意说出几个让个别后进生对答,及时给以肯定,鼓励、激励他们一定能学好的,树立学习自信心。

  5、练习三5。

  (1)帮助学生弄懂题意,指导学生完成第一幅图,让学生知道:既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也可以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尽量让学生有序地填写。

  (2)人板书,直观讲解。

  (3)学生独立完成第2、3幅图的填写。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读一读。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说出练习的收获,你又见到什么新的内容,回家说给你家人听一听。

  

  

  

  

  

  

第四课时 6-9的组成(2)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掌握8、9的组成,能从8、9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从8、9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

教学难点:有序地思考8、9的组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具盒、9个一角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口答。

  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

  说出一组后,提问学生还可以怎样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有序地叙述。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6、7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8、9的组成。

  (板书课题:8、9的组成。)

  二、新知识探索。

  1、探索8的组成。

  (1)请小朋友从学具盒中拿出8个小圆片,在桌子上一字摆开,按一定的顺序分成两堆,你怎样分?

  (2)小组讨论交流,指名练说。

  (3)引导学生:如果按照书中说的,"每次移动一个",你还会有序的操作回答出8的组成吗?

  学生操作,人巡视指导,让学生操作一次在自己本子上写出数的组成。

  (4)集体交流。

  让学生回答,学生有序写在书中,人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并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如:8可以分成1和7,很快说出另一组组成,8还可以分成7和1。

  (5)小组学生练说。

  2、教学"试一试",9的组成。

  (1)思考:9可以分成几和几?你根据前面学的知识你能说出几个吗?让学生大胆地说一说,然后操作验证。

  (2)学生操作:拿出9个硬币,让学生一字摆开(正面都朝上),同位学生合作翻一翻。

  人巡视观察,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与回答。

  (3)集体交流。

  学生汇报9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9?人板书9的组成。

  (4)同位学生按顺序把9的组成相互说一说。

  (5)全班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看图,老师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用线连一连,然后说出8、9的组成。

  2、想想做做2。

  学生同位用数字卡片进行游戏操作,很快说出8、9的组成,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3、想想做做3。

  (1)引导学生先看图中的数字规律,然后自己填写在书中,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3)小组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读一读,可以让一人随便说再说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

  针对黑板上的板书让学生齐读记忆。并对个别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10的组成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能从10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培养学生初步的联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有序地探索10的组成。

教学难点:有序地说出10的组成,熟练应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挂图、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学生说出8、9的组成,要求有序,每一种用两种方法说说。

  多让班级中的后进生叙述,人适当板书辅导。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8、9的组成,今天我们来探索10的组成,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10的组成)

  二、探索新知识。

  1、探索37页例题。

  (1)出示挂图,人说明题意,你能有序地涂一涂,把每一串来分一分吗?

  (2)引导学生先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几个红色,从哪边涂的?那第二串你想从哪边涂起?涂几个?

  第三、第四、第五串各应涂几个红色,应从哪边涂起?

  (3)学生有序独立地在书中涂色,人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

  让学生按图中分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并汇报结果,人板书。人指着板书问学生:看到写出10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如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还能想到10也可以分成9和1)。

  学生练说。并引导第二种说法。

  (5)让学生看着黑板上10的组成按顺序用两种方法说一遍,然后同位再互说一说。

  2、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10的组成,小朋友要记住它,要能根据一种分法说出两种说法。

  三、巩固新知识。

  1、想想做做1。

  (1)人出示第一题,说出题意,哪两个数合起来是10?你可以任选两个试一试。

  (2)同位先互相找一找,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10?你能找出几种?

  (3)全班集体交流,多让后进生说一说,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想想做做2。

  (1)出示第二题,人说明图意:按数的组成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明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读一读,进行记忆。

  3、想想做做3。

  人说明题意:找朋友游戏。

  (1)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同位互相进行游戏说:谁是3的好朋友?7是3的好朋友。

  (2)人再与学生合作游戏,互相说,看谁说得快。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又学习了10的组成,到现在为止,我们对10以内的数的组成都探索出来了,课后要互相勤说,记住,后边有很多知识用着它们呢!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练习四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2-10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具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2-10各数的组成,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小朋友们掌握得怎么样。

  二、处理练习四。

  1、练习四1。

  (1)和学生一起看题目,先让学生说一说蘑菇可以怎样放?然后用学具代替摆一摆,说一说。

  (2)集体交流。

  说出各有几种分法,要有序操作与口答。

  2、练习四2。

  (1)让学生用卡片摆一摆、猜一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

  操作方法:一名学生摆,另一名学生背对猜,然后互换进行。

  (2)学生和人再进行游戏。

  操作方法:学生自己记住自己想的组成,然后人猜,猜对的学生请举手,看有多少想的一样,没猜对的继续猜,一直到全班都举手了为止。

  (3)小结。

  全班按顺序齐说10的组成。

  3、练习四3。

  (1)学生拿出数字卡片,人讲解操作方法。分小组进行。

  (2)集体交流。

  人分别拿出数字卡片6、7、8、9、10让全班学生操作,熟练数的组成。

  4、练习四4。

  (1)学生独立填写,人巡视个别辅导。

  (2)集体交流,指名学生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齐读一读,记忆。

  5、练习四5。

  引导学生先看清题目意思,再回答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一起?

  (1)先练习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2)学生再独立用线连一连。小组在一起交流。

  6、练习四6。

  (1)人引导学生弄明白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2)先让学生有序地说说,再填写在书中。

  (3)集体交流,齐读理解记忆。

  7、练习四7。

  学生独立写一写,人个辅导,纠正不规范书写。展示个别学生好的作品,激起学生规范书写。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2-10各数的组成,老师希望每位小朋友要牢牢记住它,它很有用处,下一单元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我们就要经常用到它。

  

  

  

八、 加 法 和 减 法

主 备 人:季建军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得数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把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分为六段安排:5以内的加法、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和是6、7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在本单元教学结束时,又安排了单元复习和一次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合起来"的感性认识建立加法的初步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去掉一些"的感性经验建立减法的初步概念。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再到"一图四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直观地显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教材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对容易掌握的题适当少练,较难掌握的题适当多练,增强练习的针对性;教材为计算题配上情境,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地练;教材注意在计算练习中渗透函数思想和一些计算规律,增强练习的结构性。

  本单元教材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例题都用有趣的画面呈现,在画面中包含条件信息。也有对条件的加工能获得的问题信息。部分题材有一定的开放性,或是能列出同一种算法的许多式子,解决类似的问题;或是能选择不同的算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学理念:

  1、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提倡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许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2、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题。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己探索发现加减法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共21教时

   5以内的加减法 2教时

   有关0的加减法 1教时

   练习五 1教时

   和是6、7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2教时

   练习六 1教时

   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2教时

   练习七 1教时

   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1教时

   用数学 1教时

   求未知数 1教时

   练习八 2教时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教时

   练习九 1教时

   复习 2教时

   丰收的果园 1教时

  

  

第一课时 5以内的加法

主 备 人:季建军 授 课 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学生回答后人板书。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挂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思考: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出示试一试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交流: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指名小朋友练说。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人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圈圈的方法计算呢!小朋友!你能和它比一比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圈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2、指导学生书写第6题。课堂展示学生作业,对学生的书写给以鼓励。

  六、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第二课时 5以内的减法

主备人:季建军 授课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交流: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挂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人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

(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去圆圈的方法,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开火车口答。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人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6、指导学生练习书写"想想做做"第6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0的加、减 法

主备人:季建军 授课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具盒、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

二、探究新知:

1、操作学具:

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探究例1。

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4"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好吗?。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探究例2:

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交流: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没有用什么表示?所以

5 + 0 = 5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学具盒中的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人巡视指导,个别辅导,指名板演。

讨论: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思考: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先同位讨论,再小组交流,看答案一样吗?

6、指导学生书写"想想做做"第6题。展示学生书写,比一比。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第四课时 练习五

主备人:季建军 授课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巩固学生已学的加、减法(5以内),能熟练地口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联想、推理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挂图、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朋友已经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计算最棒!

二、 处理练习。

1、先比一比谁口算最快。(口算卡或训练听算)

5+0 2+3 1+4 3+1

4-3 2-2 4-1 3-0

2、练习五1。

(1)让学生说说图意,并根据图列出相对应的算式。

(2)集体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3、练习五2。

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帮助小鸡找家,用线连一连。

同桌相互交流,订正。

4、练习五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比较5+0、5-0,强调: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是得原数。

(3)比较3+1、1+3,渗透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练习4。

出示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中还画了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1) 根据图,小朋友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交流。

(2) 学生独立列一个加法算式。

(3) 集体交流,说说你列的算式表示的含义。

(4) 学生独立列出第二幅图的减法算式。

(5) 集体交流算式表示的含义。

6、练习五5。

学生描红并算一算,小组交流。

三、 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谈一谈这节练习课的收获,提出还有什么不熟练的地方,个别辅导。

第五课时 和是6、7的加法

主备人:季建军 授课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挂图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操作学具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

出示学生植树的图画,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人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交流: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出示图: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学生观察后,独立完成填空。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人板书:3+4=7,4+3=7

4、"想想做做"第1题--摆一摆,填一填。

让同桌学生用学具合作操作,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交流: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整理后再让学生对开始的故事作出评判。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叙述: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想想做做"第3题---青蛙跳伞。

(出示青蛙跳伞图)叙述:青蛙王国正在进行跳伞表演,可下面有两个湖,小青蛙不知道该往哪个湖里跳,聪明的小朋友,请你帮帮它们。

学生弄清题意后用线连一连。

连完后学生说答案,人演示青蛙跳进湖里的图画。

2、"想想做做"第四题。

学生独立口算,限定时间,反馈学生的口算情况,个别辅导。

3、同位合作完成第5题。

4、指导学生有序完成,培养思考习惯。

5、指导学生书写第7题。个别辅导。

四、小结与质疑: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

第六课时 被减数是6、7的减法

主备人:季建军 授课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巩固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自己探索减法间的关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训练。(以听算的形式进行)

3+2= 3+3= 3-3= 4+3=

2+5= 4-2= 5+1= 1+6=

3-1= 5-3= 4-3= 3-3=

2、学生说出6和7的分与合。

3、小结学生口算情况,提出要求。

二、创设情景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三、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景图(挂出)。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2)一共有6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列式?

(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人板书:6-4=2 6-2=4

(5)观察算式:学生说出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再比较两道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讨论交流,总结看图列式方法:如果去掉左边怎样列式?如果去掉右边怎样列式?初步学会看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

人板书:7-2=5 7-5=2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

(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 交流时重点探讨第2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集体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小组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限定学生时间,独立口算在书上,集体反馈,小结学生的计算情况。个别学生给以辅导。

5、"想想做做"第5题。

人出示数字卡片,示范。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指名两人到黑板前演示。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你的列式,答案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想。

7、"想想做做"第七题。学生独立描红算一算,人巡视指导。

五、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第七课时 练习六

主备人:季建军 授课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加、减法,能熟练地口算。

2、比较熟练地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初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应联系。

3、通过练习,培养初步的联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卡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已经学过了一些数学知识,知道了看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或两道减法算式,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式:练习六)

二、复习。

1、口算。

7+0= 3+3 = 5-3= 2+5=

3+2= 6-2= 5-4= 2+2=

3+4= 6-3= 7-6= 1+6=

口算完后选择2+5、7-6,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2、 动手操作:摆学具列算式。

(1)请小朋友在桌上摆小棒,左边摆3根,右边摆4根。

指名列算式交流。

(2)请小朋友在桌上摆6个圆,用一根小棒隔成左边4个,右边2个。

指名列算式交流。

三、处理练习六。

1、 练习六1。

小组拿出数字卡片,相互合作完成。

2、 练习六2、。

人先用数字卡片示范,然后学生同桌互动。

3、 练习六3。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学生计算情况,错误的小朋友再给一次口算机会,个别辅导。

4、 练习六4。

让学生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

5、 练习六5。

出示挂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怎样列式,学生对自己的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

6、 练习六6。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图中画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足球?踢进了几个?还有几个没踢?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你是怎么算的?

集体交流。

7、 练习六7。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发现图中有些什么?

回答(1)、(2)。

除题目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以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分小组先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8、 练习六8。

(1)先让学生看图找出第一行各种物体的排列规律。使学生明白"重复出现"的含义。再回答3个盒子里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2)让学生根据第一行的规律,独立观察、思考,然后集体交流。

四、练习小结。

针对练习情况,让学生回答练习收获,你又有什么新的本领,说给大家听听。

第八课时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主备人:季建军 授课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卡片、学具盒、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 7-2= 5+1= 6-2=

4+3= 7-5= 1+5= 6-4=

2、学生说出8的分与合。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根据一幅图列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这方面的知识来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动的情景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土,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

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2) 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去掉在岸上的3人,要算有多少人在游泳,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反过来考虑呢?

3、思考: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

4、"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三、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游戏巩固。"想想做做"2、3。

游戏一:帮帮小河马。

出示□+□=8,说明:小河马遇到难题了,看它多着急啊!你能帮帮小河马吗?

让同桌一起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同桌互相交流。

游戏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 "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口答。如回答对,其余学生发"嘭、啪"声;如答错,则发"嗤"声。

回答错的小朋友再给他一次机会,及时鼓励与表扬。

3、"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探讨: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多说出几道算式。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主备人:季建军 授课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具盒、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2= 2+4= 6-4= 3+4= 7-3=

0+8= 8-6= 3+5= 8-4= 3+2=

2、摆一摆,列算式。

学生左边摆6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提问:可以列成怎样的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

3、口答9的组成。

引导学生有序地回答。

4、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识。

1、教学55页例题。

(1)出示例题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说出图中的有关信息。

思考:有几个小朋友在跳高?有几个小朋友在观看?要算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谁会列出算式?

学生回答,人板书:8+1=9或1+8=9。

(1)根据图,小朋友还会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思考,同位交流,集体交流。

指名学生说算式,人板书:9-1=8,9-8=1

(2)讨论两道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同位练说,指名回答后小结:

根据同一幅图,不但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2、教学试一试。

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圆片,操作:把9个圆片分成两堆,说出四道算式。

(1)同位小朋友可以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指名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说出你是这样分的?

(3)学生写出算式,同桌相互读一读算式,并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让小朋友拿出数字卡片。

(2)请小朋友把这些数字卡片中加起来等于9的两个数排在一起,看谁排得快?同位小朋友可以合作完成。

(3)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把排在一起的两个数说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你有几种排法?

2.想想做做2。

人先说明题意,用9减每个泡泡上的数,学生自己口算,然后同位练说。

3、想想做做3。

处理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集体订正时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选一道加法和减法算式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对做错的学生再给一次重算的机会,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4、想想做做4。

(1)引导学生先看第一道算式。

要求学生有条理地写出得数是9的所有加法算式,板书并齐读算式。

3、 再看第二道算式。

要求学生有条理的说出9减几的所有减法算式,板书并齐读算式。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十课时 练习七

主备人:季建军 授课人:季建军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深8和9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学过的加减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卡片、学具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口述得数是8的算式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2、学生口述得数是9的算式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小结引入今天的练习课。

二、处理练习。

1、练习七1。

方法:分小组活动,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相应的算式,人注意学生同伴间的相互检查和纠正,让学生体验与同伴间的合作优势。

集体交流。

2、练习七2。

方法:限时完成,反馈学生的口算速度与正确率。

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练习七3。

(1)引导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

(2)学生相互交流,从每个门里各能拉出哪些卡片?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七4。

(1)人说明题目的要求,教育学生一定要按要求进行。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名学生你是怎样想的?

5、练习七5。

(1)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练说,组织交流。

6、练习七6。

(1)分析题意,找出数字信息:一共有8盆花,已经浇了4盆。

(2)题目提出问题:还有几盆花没有浇?你怎样列式?

(3)集体交流。

7、练习七7。

(1)引导学生先弄清所拼成图案需要几块正方体?

(2)学生观察哪两堆积木可以拼成,用线连一连。

(3)集体交流,并用积木实际操作一下,验证自己的判断。

三、课堂练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