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作业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作业第1页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

  一、选择题

  1.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

  B.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中的各种生物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以及其他生物

  解析:选B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B选项包括植物、动物和大型真菌,但不包括小型真菌、细菌等其他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2.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豌豆和杂草

  B.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C.田鼠和杂草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解析:选A 农田生态系统中,豌豆和杂草都是生产者,因争夺阳光、水和矿质元素等共同资源而形成竞争关系;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田鼠和杂草属于捕食关系;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为寄生关系。

  3.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中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解析:选C 要明确优势种与物种丰富度的区别,物种丰富度应由生物种类决定,种类越多,丰富度越大;个体的多少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4.在某自然保护区中,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B.甲物种种群数量受乙物种种群数量影响,但乙物种种群数量不受甲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