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沪科版 原子核的衰变 第1课时 作业
2017-2018学年沪科版    原子核的衰变     第1课时    作业第1页

  1.(多选)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释放出大量的碘131,碘131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会发出β射线与γ射线,碘131被人摄入后,会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无法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

  B.碘131的半衰期为8.3天,则4个碘原子核经16.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

  C.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γ射线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强

  D.碘131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解析】 衰变的快慢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与外部环境无关,A正确;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几个原子核无意义,B错误;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电磁波,故C错误;β衰变的实质是n→H+e,D正确.

  【答案】 AD

  2.(多选)某一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通过电场后分成三束,如图3­2­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2­5

  A.射线3的电离作用在三种射线中最强

  B.射线2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白纸就可以将它挡住

  C.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3的粒子后,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比原来少2个

  D.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1的粒子后,形成的新核比原来的电荷数少1个

  【解析】 根据三束射线的偏转方向,可以断定射线1带负电,是β射线;射线2不带电,是γ射线;射线3是α射线.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选项A正确.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用一张白纸可以挡住的是α射线,选项B错误.每发生一次α衰变,原子核里面的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成一个氦核而释放出来,选项C正确.每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核里面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增加1,但核子数不变,故选项D错误.

  【答案】 AC

  3.(多选)原子核Th具有天然放射性,它经过若干次α衰变和β衰变后会变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原子核中,有三种是Th衰变过程中可以产生的,它们是(  )

  A.Pb         B.Pb

  C.Po D.Ra

  【解析】 发生1次α衰变时核子的质量数减4,电荷数减2;发生1次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加1.先从质量数的变化分析,易得A、C、D正确.

  【答案】 ACD

  4.(多选)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解析】 剩余的碳14占,表明经过了一个半衰期,A正确;碳14、13、12的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中子数不同,碳14比碳12多两个中子,故B错误;碳14变为氮14,质量数未变,放出的是电子流,即β射线,C正确;半衰期不受外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