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沪科版 原子核的衰变 第1课时 作业
2017-2018学年沪科版    原子核的衰变   第1课时   作业第1页

1.(多选)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放射源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是原子核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

D.可以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解析】 原子核的衰变是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外界环境无关.原子核的衰变有一定的速率,每隔一定的时间即半衰期,原子核就衰变掉总数的一半.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其半衰期也不同,若开始时原子核数目为N0,经时间t剩下的原子核数目为N,半衰期为T1/2,则N=N0().若能测出N与N0的比值,就可求出t,依此公式可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故正确答案为B、D.

【答案】 BD

2.U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Pb.

(1)求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

(2)Pb与U相比,求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多少?

(3)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

【解析】 (1)设U衰变为Pb经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

  238=206+4x①

  92=82+2x-y②

  联立①②解得x=8,y=6,即一共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2)由于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而质子数增加1,故Pb较U质子数少10,中子数少22.

  (3)核反应方程为U→Pb+8He+6e.

【答案】 (1)8 6

(2)10 22

(3)U→Pb+8He+6e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α粒子轰击铍核,铍核变为碳核,同时放出β射线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受到激发而产生的

C.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力很强

D.利用γ射线的电离作用,可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和裂纹

解析:α粒子轰击核,核反应方程是,放出的是中子,A错误。β射线是核衰变而产生的,B错误。γ射线是光子流,波长很短,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但电离作用差,C正确,D错误。

答案:C

4.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X核比Z核多一个原子

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