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

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周朝时,士以下的胥吏阶层靠"稍食"(官府发放的口粮及衣装)为生,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该制度( )

   A.说明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服务于分封制和宗法制

   D.说明等级制度逐渐加强

   2.《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候。司马光认为这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司马光此举意在( )

   A.对周天子的分封表示不满

   B.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

   C.说明维护纲常伦理的必要

   D.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

   3.汉高祖吸取秦始皇时形成"内重外轻"二世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汉武帝时又形成"内重外轻"局面,至汉平帝时基本达到了"内外相制"的境地;但到东汉末年又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这些变化说明( )

   A.中央行政体制尚未完善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中央与地方要适度分权

   D.地方分权在不断削弱

   4.据《宋史》记载,北宋有7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 )

   A.武将担任地方知州较为普遍

   B.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C.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政策

   D.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

   5.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进士中榜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一变化(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完善了科举制度

   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

   6.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北宋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管理财政的"三司"成为正式的宰相机构。雍正年间,为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设立军机处。这表明宰相制度( )

   A.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

   B.在中国古代史上越来越完善

C.变化事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