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作业)第1页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0(  )

A.报刊 B.电报

C.电影 D.电视

解析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B项不属于媒介。就A、C、D三项来看,出现最早的是报刊。

答案A

2.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大众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解析上海是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贸易往来频繁,但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为工商各界服务。

答案D

3.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量极大

解析《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刊物,是为宣传维新变法、开启民智创办的政论性报刊,不是通俗性报刊,A项错误,C项正确。1873年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的先例,排除B项。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报纸市场需求量极大",故排除D项。

答案C

4.1914年4月,北京政府公布《报纸条例》,要求包括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碍治安者"等共8条之多,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这说明当时政府(  )

A.极力维护民主共和 B.倡导言论自由

C.注重安定社会秩序 D.加强舆论监督

解析1914年,袁世凯控制着北京政府,他实行专制统治、加强对舆论的控制就是为其专制服务,也是其专制的重要表现。故选D项。

答案D

5.焦绪华在《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特征探微》中指出:"没有都市中心,大众媒介不可能产生;同样,没有大众媒介,都市中心的发展恐怕也不会成功。"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近代报刊与都市中心是同步发展的

B.大众媒介推动了近代都市中心的形成

C.近代都市中心依赖大众媒介而生存

D.大众媒介是近代都市中心发展的根源

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探讨的是大众媒介与近代都市中心的相互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A

6.导学号34224043鸦片战争后,印刷业中的铅印技术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渐次进入中国,继汉字铅活字复制成功后,1859年宁波英华书馆又成功地试制出电镀汉字字模以及二十四盘常用字为中心的元宝式字架,这些铅汉字和字模字架经复制推广,逐渐为当时的中文报刊所采用。这反映出(  )

A.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