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作业)第3页

  影视、文学作品的风格本身就是历史的反映。

  对于影视、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如作为历史资料进行研究,首先要考虑影视作品的时代,如辛亥革命后关于载沣的塑造,为了宣传革命,反对封建专制,把载沣塑造成了无能、自私等反面性格的人物。如对载沣的真实性格进行研究,还必须与相关历史典籍的记载相印证,还原他的真实形象。因此,把影视、文学作品作为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必须慎重,必须与其他史料进行印证。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另一方面还派人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解析《国闻报》的稿件来源于国内各地,还来源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该报的发行,有利于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进一步促使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宣传维新派的主张。

答案B

2.晚清时期,人口的聚居加速了人际交往和各种商业信息的流动,孕育着对商业信息的巨大需求。上述需求0(  )

A.促进了近代中国报刊业的产生与发展

B.加速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C.推动了铁路交通的迅速发展

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风俗

解析大量的人口聚居以及对商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近代报刊业的产生,同时也为报刊业的发展提供了固定的读者群。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加速城市化进程""铁路交通"不符合"商业信息的巨大需求",因此,B、C两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D项错在"根本"上。

答案A

3.《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就当时的情形来看,《申报》正面报道日本的目的在于(  )

A.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加强对清政府的舆论监控

C.促进中日之间的和解

D.推进近代中国的制度变革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被小国日本打败,这给国人以极大的警醒。引导国人了解日本,反思自己,把握时代潮流,成为大众传媒的时代使命。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A

4.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派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表明,当时人们认为报纸能分"是非曲直",能使"四海闻",能起到"振聩发聋"的作用,这说明民众对报纸的社会功能已有了深刻的认识。

答案D

5.导学号34224044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那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