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上饶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

(上饶市一中、上饶市二中、上饶县中、玉山一中、余干中学、天佑中学)

语 文

命题学校:玉山一中 主命题人:童柳明 副命题人:周有忠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 基本含义则是"爱人"。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仁"时, 孔子的回答便是:"爱人" (《论语•颜渊》) 。所谓"爱人", 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 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值的对象来对待。《论语•乡党》中记载:一次孔子上朝回来, 听说马厩失火, 马上急切地探询"伤人乎?"。"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对象。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 而 "仁民", 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对儒家来说, 物虽不同于人, 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 与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活动, 如捕鱼、狩猎, 以及砍伐树木等, 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 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砍伐等活动, 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容涉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广的意义。

  由"仁民爱物", 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所谓"万物一体""民胞物与", 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 即人和天地万物, 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 "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的同胞, 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伴。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万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 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近代以来, 在天人关系的演进中, 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比较而言, 传统儒学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 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种意识和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 "天人合一"所指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