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作业2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作业2第1页



1.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解析:选B。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拓跋贵族"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主要反映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激化。

2.史书记载,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在其成长过程中曾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冯太后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B.改变落后的统治方式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摆脱社会危机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根本目的"这一限定,作为统治者的政策,其实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农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1)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初期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抓住"宗主督护制"即可作答。第(2)、(3)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方面要把材料与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另一方面要在问题中抓住关键词语。

答案:(1)宗主督护制。

(2)剥削农民,隐瞒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3)它的推行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使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经济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在大量役使奴隶劳动的同时,在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对广大被征服的人口,不得不采取封建方式组织生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者既有汉族,也有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北魏皇帝亲自统率大军镇压,几经周折,才平息了这场起义。但是,此后各地起义仍时有发生。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叙述的内容中蕴涵着哪几种社会矛盾?北魏统治者采用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对之后的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