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作业第1页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  )

A.临近港澳

B.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

解析:深圳、珠海临近港澳,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这是它们的地缘优势。

答案:A

2.1980年,我国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

A.广州 B.厦门

C.福州 D.深圳

解析: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而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此可知选B项。

答案:B

3.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答案:D

4.1985年1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又决定扩大该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B.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D.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

解析:国家把长江三角洲的开放范围扩大,说明是要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A、C两项应该是指经济特区的设立,B项浦东的开发是在1990年。

答案:D

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回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主要是指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