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练习题 7.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浙科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练习题  7.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第1页

浙科版高二必修3 7.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测试题1

一、基础达标

1.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  )

A.大气中CO2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的开采

2.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了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  )

A.海洋浮游生物种类增多

B.人类皮肤病、白内障患病率增加

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D.农作物可能发生定向变异,造成减产

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4.藏羚羊在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  )

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

B.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C.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5.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