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作业第3页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材料中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而是"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不是政党制度;B项表述有误,各民主党派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D项与题干的主旨无关,故选C项。]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即已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此后分别在关中正宁县建立了回族自治乡,在城川建立了蒙古族自治区。

  材料二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积极作用。

  (2)与1949年《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有何突出变化?这些规定有何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1)问注意结合时间"1938年""1941年"可联系到全民族抗战,从少数民族入手对比政治地位的变化。第(2)问变化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入手分析。意义结合宪法的规定即意味着确立的角度分析。

  [答案] (1)积极作用:提高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有利于调动各少数民族抗日和建设的积极性;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2)变化:强调了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意义:使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少数民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