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4.1传统文化的继承 作业第3页

  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特点的理解能力。《百家讲坛》将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进行现代诠释,使之变得通俗易懂,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A正确。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二重性,笼统地说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错误的,B排除;C、D与题意不符。

  答案:A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处何方,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的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鲜明的时代性 D.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解析:传统节日激起了无限的亲情,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这是传统文化民族性的具体体现。A、C项与题意不符,D项认为传统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B

  8."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年俗活动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故选B。A观点本身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C、D说法错误。

  答案:B

  9.清明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在节俗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节俗的根本性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较早地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都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这一现象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