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内容。

6.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

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答案】A

【解析】

"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是指废除丞相和设立内阁制度,导致以前中枢机构得以破坏,A正确;皇权至高无上,不是制约,B错误;内阁参与决策不是合法法,C错误;丞相制度已经废除,D错误。

7.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C.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答案】B

【解析】

明代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这并不能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故A错误;言官集体跪谏、不畏死难,体现了忠君与气节精神,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故B正确;言官制度并非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学生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