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作业】第2页

1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12.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

A、环境:大陆与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

C、传统:专制与民主 D、基础:农业和商业

13."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句话反映了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14."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 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 B.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C. 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 D. 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

15.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 )

A. 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 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 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16.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 行省制 D.科举制

17.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