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同步测试卷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同步测试卷第2页

8. 2017年5月8日10时44分,网友"唐宋oO"在微博中发帖称 "大理惊现惊天爆炸 ",并附了一段火灾视频。经云南大理警方核实,该言论是"造谣",信息发布者卞某被行政拘留五日。这告诉我们( )

A. 不能在网络上发表言论B. 利用网络要遵守法律

C. 利用网络要遵守道德D. 公民不能在微博上发帖

9. 2017年4月30日,甘肃兰州一名16岁网瘾少年被父母锁在家中,从21楼跳下身亡。这警示我们( )

①要珍爱自己的生命②要正确对待网络③要远离网络游戏④要听从父母的安排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10.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网络造谣""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要负刑事责任。这说明了( )

①网民要提高判断能力,决不能从众 ②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违法同样会受到处罚 ③制造传播虚假信息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④网民要珍惜信息时代的话语权,不信谣、不传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11.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属于正确利用网络的是( )

A. 上网看新闻,查资料B. 在网络上从来不说真话

C. 利用网络抄袭答案、完成作业D. 在网络上滥交朋友

12. 网络的应用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有利又有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B. 网络信息都是虚假不可信的

C. 沉迷网络可能会染上网瘾,荒废学业,诱发违法犯罪D. 长时间连续上网会影响身体健康

13. 心理专家指出,网络在生活中,而非生活在网络中,避免上网成瘾,青少年要( )

A. 增强自制力,做网络的主人B. 增强网络交往的间接性、隐蔽性

C. 利用网络技术延伸人际交往D. 提高抗诱惑能力,远离网络

14. 《中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6)显示》,近6成的青少年网迷相信或比较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这警示我们应( )

A. 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B. 杜绝网络交往,谨防上当受骗

C. 避免网络成瘾,提高辨别能力D. 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信息

15.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交往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离不开网络交往的原因在于( )

①网络交往丰富了人们的人生经验 ②网络交往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交往方式 ③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 ④网络交往扩大了人们交往的空间、领域和对象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综合题

16.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是"网民"已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标志。然而,当QQ、微信、博客、微博等带给我们全新体验的同时,各种关于网络的负面新闻也引起了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为此,学校开展了"网络世界中的我"调查征帖活动,以下是两位学生的跟帖:

甲同学:迷游戏,聊QQ,见网友。

乙同学:泄情绪,发私愤,传谣言。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跟帖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