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解析】

试题分析: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得鱼忘筌: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此处还没有成功,不可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相遇,与"精心组织"矛盾。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含贬义。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二、现代文阅读(2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般而言,气质所指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人,而较少与国家联系在一起。那什么是大国气质呢?大国气质就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中国人注重次序与稳定,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这在中国外交内政的政策与行为中能够看得非常清晰。第一,和为贵,是中国外交的首要特质。"和"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含义由音乐之和,到人际关系之和,到国家政事之和,逐步深化。追求和谐、珍视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取向。第二,稳为上,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目标。中国人向来注重次序和稳定。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