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作业第3页

  8.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

  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解析:选D 在亚非会议的过程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确保了会议的正常进行,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是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原因。(4分)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6分)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4分)

解析:第(1)问,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当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归纳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分析得出,近代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略朝鲜,继而进一步侵略中国;第二小问,根据"唇亡则齿寒""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并结合所学得出原因。第(3)问,抓住亚非会议,说明周恩来阐述的外交政策;积极影响从对亚非会议以及以后的深远影响分析得出。第(4)问,纵观新中国的外交从"一边倒"向"求同存异"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