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仿真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仿真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样,然而它靠着墙,很难自由地伸展它的枝干。它只得像负隅的野兽般,将背脊贴住墙,它的枝叶,则如驼背的老人,向前伛偻,必须吃力地支持自己,才能免于颠扑。

  而同时,砍去了树木,自然多了些光明,也有晒晾的地方,然而一少了它们,又觉得太寂寞了,没有鸟声可听,月影可看。大概我们自己也是生物吧,往往多了一个生物,有时觉得多一份麻烦,但一旦少了一个,又会觉得寂寞,真是人类可笑的矛盾。

  偶然的一天,我又习惯地窥视天井,看见那方泥地上,笔直地插着两三块劈开的柴片,我断定,是孩子们在天井里玩,把柴片当为旗杆之类插在那里。有一天晚饭的时候,我又探头看天井,忽然看见木片拔去了,换上三根鹅毛,插在原地。

  "鹅毛,哪里来的鹅毛?"我终于问了。

  "是的,鹅毛,后门对家杀了鹅,她就去要了来。"

  "我是问,谁把它插在地上的?"

  妻子终于笑了,她指指身旁的孩子。"这呆子,"她说,"她要种出许多鹅毛来。"

  "那么,那些柴片,也是你插的?"我问,"长些柴片给妈妈烧饭吧?"

  她皱起眉,认真地答道:"不,那是长出树来的。"

  "可是你又拔了它!"

  "它不长,长了也会给你砍去的。"她抗议着,"现在我种鹅毛了,让它笔直地长上去,长上去,长得天那般高,你就砍不着它了。"

  自然,鹅毛不会在泥里生长起来。然而我不想辜负孩子的幻想,植树节的当口,去买几株容易长大的杨柳,种起来。仍使月夜,有点参差的树影可看,有几只小鸟来树上啁啾,孩子们仍能在树下玩,而那躲在墙边的法国梧桐,也可多几个伴。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围绕"树"展开,由砍树到种树,又交织着"我"由爱树到厌树,继而恨树,最终回到爱树,情节浑然一体,且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B.在砍伐"大有闯入居室"的冬青时,那株以为会强壮起来,没想到依旧是柔弱的梧桐,勾起了"我"的怜悯之心,同情弱者,是"我"想种树的一个感情因素。

C.没有了树木,也就没有了鸟鸣月影,与开篇庭院的生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让"我"认识到砍树行为的错误,呼吁人们要爱树植树,保护自然。

D.激发起"我"种树想法的是孩子的愿望:插下几块柴片,期待长出一片绿荫;种上几根鹅毛,以为能长得天一样高,孩子的言谈举止虽然可笑,但引人深思。

8.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我"一家人的形象性格特征。(6分)

9.文章题为"种树",可通篇重在写"砍树",只有在篇末才写到"我"想种几株树,这样安排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山东枣庄市2018-2019学年高二期末考)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适传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剌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缙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节选自《唐书•高适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B.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C.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D.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倡优,古代指从事歌舞杂戏的艺人。倡,乐人也。优,谐戏者也。先秦时,已叫艺人为倡。

B.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长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C.节度使,官名。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所给予的褒奖的称号。高适谥曰"忠",是褒奖他为人忠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靠乞讨为生,二十岁才关注诗歌创作,所写诗歌为时人传诵,后被人推荐,但当时专权者李林甫不重视文才,高适愤然离开。

B.安禄山叛乱,皇帝让哥舒翰率兵讨伐,高适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兵败。高适向皇帝进言,要求拿出宫中的珍宝招募敢死之士抗击敌人,皇帝却未采纳。

C.高适担任谏议大夫时,率性敢言,那些权贵近臣都很看不起他。再加上他经常夸夸其谈论国事,言过其实,所以那些官员们更看不起他。

D.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他认为自己能建立功业。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明白道义,了解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