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2页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拨提升】

1、注意中华文化发展的三个特殊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

2、从古至今,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因此,我们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3、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仅仅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吗?

  不是。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4、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类别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区别 侧重点不同 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见证不同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联系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考点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知识梳理】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2)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文化包容性的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知识梳理】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