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排查强化练
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排查强化练第2页

  提示:×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根基。

B组 高频强化练

               

  

  1.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遗产日的主题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之所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因为(  )

  ①有利于避免城乡记忆消失 ②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④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和百姓的归属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④正确;②说的是民族节日;③中的"决定"说法错误。

  答案:C

  2.2016年是中欧建交41周年。中欧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交流沟通与日俱增。目前,有257万中国留学生选择到欧洲的大学学习,而在中国的欧洲留学生数量也达到了4万,预计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增加。这体现了(  )

  A.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B.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逐步趋同

  C.教育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互派留学生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解析:A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B错在"趋同"。C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符合题意。

  答案:D

  3."抛弃墨水,拥抱键盘",从2016年秋天开始,芬兰教育界将放弃使用了几个世纪的书写系统,正式进入数字时代。由此可见(  )

  A.现代教育方式变革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

  B.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代文化变革的先导

  C.信息技术实现了新媒体对旧媒体的替代

  D.科技运动推动了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

  解析:墨水被键盘替代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这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的,D入选。教育方式的变革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A表述不科学。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先导,排除B。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排除C。

  答案:D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古代《三字经》里的许多做人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顺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解析:《三字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项正确。①是发展大众文化的方针,③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中国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只知一味盲目崇洋媚外,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  )

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