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发布》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302edu发布》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观念;二是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敢于失败的探索精神;三是悟性,即天生的理解力和智慧;四是学养,即较大的文化包容量。具备这样几条,探索总会有结果。

艺术家首先要解决认识论问题。技术训练是有止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训练会有成效,所谓"人笔俱老"。但有人画了一辈子还是画匠,这大约是先天缺少感觉,或者是因为一辈子也没有解决认识论问题。一部中国绘画发展史就是一部发展革新史。但每个时代只有少数人能超越传统,这是因为艺术的传承极易被束缚。来自社会的审美定势和个人的心理障碍是束缚艺术史发展的原因。

  中国画以独特的笔墨传递画家的情绪,这需要艺术灵感。灵感是修养和求索的结果,是心灵的火花,是历山川、开眼界、爱读书、多巧思的结果。有空且画,无空且止。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是过程就有意义。

作画必先求意,强调先构思,然后再落笔,加入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或疾或徐,或顿或挫,或枯或湿的笔迹、墨色,让我们在观赏时充分领味画中所描绘的物象所带给我们"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笔墨精神。

(摘编自程大利 《谈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笔墨不仅是一种技法,还是--种精神,精神是无限的,是可以继承的,技法是有限的,是可以创造的。

B.每个时代只有少数人能超越传统,这是因为艺术的传承极易被来自社会的审美定势和个人的心理障碍所束缚。

C.艺术家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要有开阔的视野。没有闲暇就不要作画,作画应是闲情逸致时的即兴行为。

D.作画时,意在笔先,要融入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根据需要,恰当运用笔墨,表现出"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笔墨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提出"笔墨"的论理,主体部分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B.文章提及徐清等人突破范式的例子。论证笔墨可以创造出"气韵生动"的境界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论证"学如其人,文如其人,文如其人"的观点。

D.文章结尾部分,提到艺术灵感,阐述产生灵感的因素和作画应有的流程,有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些画家文化修养很高.但画作缺乏个性,这是因为岁数大了,没有了早期的新鲜的